榜单显示浙江居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首位

09.05.2016  09:44

      中新浙江网5月7日电(见习记者 陈丽莎)在浙江,“老有所养”的美丽愿景,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6日,记者从浙江省民政厅获悉,浙江省在一份来自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及智睿养老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名为《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的权威报告中,荣登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排名榜首。
  浙江是中国老龄化的“先头部队”。1987年,浙江省提前全中国1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84.03万人,占总人口的20.19%,位于全中国前列。
  同时进步指数也在揭示浙江养老领先中国。在“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的政策环境、社会服务、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老年健康与教育等6个一级指标中,浙江绝大多数均名列前茅,其中老年社会服务一项更是高居第一。
  浙江缘何成为中国养老服务的“领航者”、“领头雁”?浙江省民政厅为记者揭晓了答案。
  顶层设计助力浙江养老发展。
  为通过老龄化的“大考”,切实解决养老问题,浙江省委将养老服务的主要指标纳入了对浙江市、县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
  政策创制和体系建设推进养老服务。浙江出台了《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加之其它相关政策,以及浙江省级有关部门制订的20多个政策性文件,涉及设施建设、医养融合、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各个方面,构成较为完整的养老政策法律体系。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唱响浙江养老新乐章。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愿望也较强烈。浙江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引导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浙江省政府制定了土地、融资、税费、投资者权益、人才队伍,以及老年社区和老年地产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给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目前,浙江省已有81家养老机构实行了公建民营,涉及床位1.6万张。这些设施基本实现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做到了基本服务和选择性服务相结合。
  补短板、谋新篇促浙江养老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老年人口规模大,高龄老人增长快,失能失智老人、纯老年人家庭持续保持高位状态,养老服务多样化需求强烈,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农村相对薄弱,是浙江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短板”。
  为确保老年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浙江确立了2016年目标: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新增2.8万张养老机构床位,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机构床位数不少于36张,其中新增护理型床位1.6万张;开展智慧养老社区创建,创建100家智慧养老社区;医养结合政策衔接顺畅;出台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政策,民办(民营)机构床位在总床位中占比达到55%;继续完善养老服务补贴政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