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全链条式拉动学科竞赛长效发展
浙江大学通过搭建学习平台、优化管理模式、贯通一二课堂、延展竞赛内涵等措施,有效推动学科竞赛可持续发展。
搭建学习平台。依托学科综合优势,建立21个学科竞赛基地,组织24个大类、63项学科竞赛,竞赛项目覆盖理、工、农、医、人文、社科领域,学生年参与数达3000余人;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建设学科竞赛网站,十年累计投入经费近亿元,为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连续7次荣获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中INFORMS最高奖,连续两年卫冕世界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小型组冠军,曾于2011年荣获第35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冠军。
优化管理模式。建立以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学科竞赛指导委员会为学科竞赛的专家决策和咨询机构,加强顶层设计,研讨学科竞赛相关政策。倡导“兴趣驱动、学生主体、培养协作、提升能力、贵在坚持”理念,制订《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若干规定》《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等文件,通过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记录第二课程学分(或研究学分),推荐免试研究生,对优秀成果进一步培育、扶持等措施,为学科竞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贯通一二课堂。将学科竞赛内容、方法和思想融入第一课堂教学中,贯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科研创新意识。鼓励院系开设与竞赛内容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课程和科技创新教育的公选课。加强竞赛实践基地与第一课堂实践类课程、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科研训练的结合,将竞赛的内容延伸到专业实训、科研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中,营造教与学良好的生态环境。
延展竞赛内涵。充分发挥区域创新创业资源优势,以落地企业实战和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将社会与企业需求的现实问题转化为竞赛主题,走“产-学-研-用”相结合途径。聘请浙商企业家参与竞赛命题、培训、指导、评审和研发等环节,实战化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举办“蒲公英”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天使投资项目大赛、资本相亲会、创新创业点子秀等创业竞赛活动,有效促进学习与实践、创新与创业、智本与资本的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活力和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