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社会工作:十年磨一剑 润物细无声

07.12.2018  13:40

  中新网浙江新闻12月6日电(记者 胡小丽)协助晚年丧子的老人走出悲伤,引导“瘾君子”重回生活轨道,打开“外地媳妇本地郎”的心结……从2008年至2018年,浙江省嘉兴市社会工作走过10年,建立了以社区为基础,社团为载体,社工为骨干的“三社联动”机制,使社会工作深入基层,润物无声地改变着城市面貌,为中国社会工作提供了“嘉兴经验”。

  2008年,民政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次年,民政部印发《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通知》,由此,国内公办与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呈现。

  2009年,嘉兴市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揭牌成立,成为当时浙江省首个民办非企业专业社工机构。

  在揭牌仪式上,嘉兴市委社工办向机构下了头笔订单——单亲妈妈社工服务项目,项目主要为单亲妈妈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法律帮助、亲子教育辅导、创业就业等服务,迈出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第一步。

  回望过去的9年时光,被称为“社会工作嘉兴阳光模式”先行者的董金娣颇为感慨:“事务所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需要通过项目化运作才能生存下去,但一开始大家都不了解社工,许多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而今,经过9年的探索,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承接了来自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项目,成为了政府与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

  在嘉兴,类似这样的社会机构已近1200家,其中民办社工机构260家、单位内设社工部43家,城乡社区社工室(备案)701家,总计8064人取得全国社工证,社工机构总数与持证率在浙江省地级市中居于首位。

  12月6日,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江宇在嘉兴市社会工作10周年发展论坛上对“嘉兴经验”作了简单的总结:

  建立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承担对嘉兴全市“三社建设”的管理职能,实现市、县、镇三级覆盖;明确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团为载体,以社工为骨干的“三社联动”机制;先后制定社工教育培训、薪酬待遇、岗位设置等文件;积极推动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化……

  如今,社会工作开始辐射到嘉兴的方方面面,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基层社会治理。乡贤议事会、睦邻客厅等各类自治机构活跃在大大小小的街道、村、镇中,解决落实关乎每个人的“琐事”“烦心事”。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范斌已从事社会工作研究20余年,她非常肯定“嘉兴经验”,但提出政府还需要做好各类配套服务,搭建项目孵化平台,培育更多专业社工人才,适时扶持初生社工机构,加大后期的项目购买力度,切实为社会工作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与社会环境。

  其特别强调当下大众对社会工作有较深的误解,将之与“志愿者”等同,“认为服务应该是免费的,这是需要矫正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