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浙江公益诉讼:五大领域维护公共利益
公益诉讼两周年检察开放日 郭其钰
中新网浙江新闻7月19日电(郭其钰)201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正式确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该制度实施两年来,浙江检察机关依法行使监督权,坚决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案件数量增速较快,还办理了一批质效俱佳的典型案例。
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浙江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0328件,同比上升11.38倍;启动诉前程序案件9465件,同比上升13.02倍;向法院提起诉讼382件,同比上升13.15倍,公益诉讼工作走在前列。
护航“青山绿水”
“从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助力‘海洋蓝’,浙江检察机关一直把服务‘美丽浙江’和大花园建设作为公益诉讼的主要方向,筑牢保护青山绿水的坚固屏障。”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宇谈该省公益诉讼时说。
今年5月22日,“世界海龟日”前一天,舟山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宁波海事法院曝光一批查获海龟的视频。当日上午,舟山市检察院就收购、运输、出售海龟破坏海洋野生动物保护资源的15人向宁波海事法院提起三起民事公益诉讼,并请求法院判令15名被告在各自的侵权范围内连带承担生态修复赔偿金共计657.6万元、鉴定评估费10025元,公开赔礼道歉。
检察机关办案 浙检
这是迄今为止舟山市检察机关办理的涉案人数最多、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同时,该案也是全国首例由检察机关向海事法院提起的海洋生物资源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舟山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旭征表示:“尽管15名被告,有些未全程参与海龟贩卖,或负责收购、出售,或负责运输,或进行居间介绍,但他们每个人的行为共同造成了海洋生物资源破坏。”
除环境资源外,浙江检察机关也将食品药品安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财产保护以及英雄烈士等领域作为重点公益保护对象。
2018年12月30日,李某、吴某在杭州市萧山烈士陵园身着仿纳粹德军制服进行拍照,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认为,李某、吴某的行为系对烈士革命精神的诋毁亵渎,侵害烈士荣誉,明显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遂对李某、吴某的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该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以来,浙江首例由检察机关提起的英雄烈士保护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今年5月21日,杭州市中级法院当庭判决两被告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据悉,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浙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9800件,占立案总数的94.89%;民事公益诉讼案件528件,占5.11%。起诉案件中,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6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46件。目前法院已审结285件,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均得到支持。
执剑“为民而战”
如今,人民群众对法治、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求新期待更加突出,浙江检察机关充分利用公益诉讼,想方设法“为民而战”。如在全国首先成立公益损害与诉讼违法举报中心,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公益保护的关切。
一年来,该中心共接收群众举报线索14344件,其中公益损害举报线索7891件,占接收总量的55.01%。举报中心审查后移送公益损害举报线索2918件,占移送总量的48.8%。其中嘉兴市秀洲区某公司污水直排公益损害举报案,岱山县某医药公司销售过期药品公益损害举报案等,均取得了很好的监督效果。
在全面覆盖五大领域公益保护的基础上,浙江检察机关探索“等”外领域案件办理,维护更广泛公共利益。
宁波市海曙区检察院大胆探索创新,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向当地通信管理部门发出整治“骚扰电话”的检察建议。监管部门和当地运营商代表对检察建议作出回复,承诺加强预警、监测、识别和拦截,并加强源头治理,规范商家的业务推销行为。检察院也向运营商提出进一步落实号码实名制等改进建议。
绍兴市越城区检察院针对多座古桥文物遭到人为破坏问题,督促文物保护部门依法履职,及时查处破坏文物违法行为,并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越城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文物保护长效机制。
“公益诉讼效果如何不能检察院说了算,要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杰说,浙江省检察院组织该省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专项活动,对办案质量和效果进行评判总结,积极邀请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参与评价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履职,是否整改到位,事后是否存在反弹回潮,公益损害问题是否得到真正有效解决等公益诉讼工作成效。
共筑“保护合力”
7月11日,浙江嘉善、上海青浦、江苏吴江三地检察机关依托苏州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和巡回工作站,联合对太浦河流域跨界污染情况进行现场检测,发现一条公益诉讼线索。这也是三地检察机关首次共同开展公益诉讼线索摸排、勘验取证和初步调查工作。
“我们要实现双赢多赢共赢,形成保护合力。”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傅国云坦言,必须与相关部门形成良性、互动、积极的工作关系,甚至跨行政区域协作,共同推进严格执法。
据了解,目前温州、义乌等77个市、县(市、区)党委、人大、政府出台了支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初步形成以检察机关为主、行政机关协同配合、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公益保护工作格局。
此外,浙江检察机关还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诉前程序,使绝大部分案件不进入诉讼程序,在诉前阶段得以有效解决。如通过向行政机关发送诉前检察建议、召开诉前圆桌会议等措施,督促其依法履职,实现自我纠错,以用最小的司法资源获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据统计,一年来浙江检察机关共办理行政公益诉前程序案件9046件,占全部诉前程序案件的95.57%,已到回复期的行政诉前程序案件中,行政机关回复整改率达99.25%,彰显了诉前程序制度设计的价值和作用。
“作为一项‘年轻’的制度,检察公益诉讼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贾宇表示,浙江检察机关将重点深化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掣肘检察公益诉讼发展的关键性、制度性问题,进一步加强与外部信息共享、技术支撑等协作配合机制,最大限度凝聚公益保护合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