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博携手钱报推出精彩展览“湖上有奇峰”,看看当年职业画家的能耐
9月15日至10月31日,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等全国14家文博机构的60件(组)书画精品集结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西湖文化广场),联合呈现“湖上有奇峰——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特展”。
本次展览作品集蓝瑛早中晚三个时期的精品力作,在海内外各博物馆中尚属首次,而浙博镇馆之宝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吉林省博物馆藏董其昌《昼锦堂图并书记》等名家杰作也都将齐齐出动,不少为首次展出。钱江晚报为本次展览的主办媒体。
蓝瑛,钱塘(即杭州)人,生活在明末清初,是个职业画家。
所谓职业画家,就是以卖画为生——但在当时,文人是不屑卖字卖画的,职业画家的地位远逊于文人画家。所以,蓝瑛在画史上倍受争议。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当时的情况。1644年,张岱和王铎南下杭州,张岱随身带了一把蓝瑛画的扇——这一年蓝瑛六十岁,已经很有名。但王铎不喜欢,他裁去了画扇的上截,接上了自己画的淡远山。不过,张岱显然很欣赏蓝瑛的画,多次在蓝瑛的画上题跋,还曾将蓝瑛与黄公望、米友仁这样的名家相比。
张岱和王铎的两种态度,代表了画史上对蓝瑛的两种评价。今天,我们如何看待蓝瑛,以及他所创立的“武林画派”?
关于蓝瑛
这位老乡不仅画多,而且长寿
因为画史上留下的生平资料太少,所以我们对这位同乡蓝瑛,所知并不多。好在蓝瑛非常长寿,留下了大量作品。
他生于1585年,何时去世,说法很多,只知道1664年他还在世,当时已经八十岁了。
他生活的年代前后,出现了许多以地域命名的绘画流派——钱塘戴进创立的“浙派”,吴门沈周开创的“吴门画派”,还有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画派”,其中,后者对蓝瑛影响最深。
二十多岁时,蓝瑛就去了松江游学,跟随孙克弘、董其昌、陈继儒等学习理论与技法。中年后,他兼取宋元诸家之长,以落笔纵横恣肆、浑厚练达著称。晚年更是进入炉火纯青的化境,终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当时,杭州、嘉兴、南京、扬州、绍兴一带都是蓝瑛活跃的地方,他不仅卖画还授徒,追随门徒众多,形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武林画派”。我们熟悉的陈洪绶也是他的学生之一,后来在人物画方面有所成就,自立门庭。
这次浙江博物馆的展览名为“湖上有奇峰”,指的就是蓝瑛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画坛犹如奇峰,影响久远。
本次展览的60件(组)展品以浙博馆藏蓝瑛及相关作品为基础,其中40件(组)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14家文博收藏机构。展览分“渊源有自”、“澄怀味象”、“赏石雅观”、“嘉木幽禽”、“山高水长”五个单元,梳理蓝瑛早年与孙克弘、董其昌等人的师承渊源、绘画创作(包括山水、树石、花鸟)、对同时代及后世的影响。
如此规格的蓝瑛特展,堪称海内外首次——几乎将蓝瑛重要作品一网打尽。目前国内外存世的蓝瑛作品,最早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孙克弘、蓝瑛等作《明五家朱竹墨石图》,最晚为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蓝瑛《苍林岳峙图轴》,跨越明、清二朝,长达52年之久。
关于展览
黄公望董其昌也不可错过
本次展览由浙博书画部研究馆员王小红策展,2014年浙博与钱报共同推出的重磅展览“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展”同样由她策划。
王小红说:尽管画史对蓝瑛褒贬不一,但今天看来,蓝瑛最终跻身于晚明一流画家之列,成为那个时代山水画家中最为多才多艺又最具原创力的画家。
那么,如何读蓝瑛的画?王小红给出观展建议。
看这个展览,要抓住三个关键的人名,蓝瑛、黄公望和董其昌。
黄公望是中国山水画一代宗师,对《富春山居图》的临摹是后世山水画家的必修课,蓝瑛也不例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仿黄”作品,这次,浙博再次请出了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在同一单元里,还能看到蓝瑛对这件名迹的临仿之作,当时他三十三岁。
明代大家董其昌是对蓝瑛人生与艺术影响最深的人。本次展览也呈现了董其昌精品,如吉林省博物院藏《昼锦堂图并书记卷》等。这是董其昌青绿设色山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描绘了宋仁宗时宰相韩琦的居所及其周围自然环境,正值夏末初秋的时节。最珍贵的还在于卷后有董其昌行草书写的欧阳修为韩琦撰写的《昼锦堂记》全文,是董其昌书画合璧的佳构。首都博物馆藏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董其昌与蓝瑛等人合作的《鲈乡杂画图》也同时展出。
而蓝瑛的展品中最精彩的,是在他六十五岁以后的作品。清顺治八年(1651年),时年六十七岁的蓝瑛在嘉兴作《春山水阁图》,今藏安徽博物院,笔墨清新雅致,线条爽利劲健,兼具南宗文人画与北宗职业画的特色;次年他创作的一套仿古山水《澄观图》册,今藏故宫博物院,堪称画风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全册共十二开,每页都有清顺治朝进士韩理的题咏,称颂蓝瑛的画艺;而浙博收藏的蓝瑛晚年(七十四岁)精品力作《万壑清声图》,是他当时住在杭州城东的城曲茅堂时所作。
蓝瑛特展将拉开浙博“明清浙籍书画名家系列特展”的帷幕,这也是钱报再次作为主办媒体所力推的重磅展览之一。展览期间,钱报纸媒与艺术微信“ART一点”和“浙江24小时”APP的“ART一点”栏目将进行全方位的持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