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派出所民警赵敏:社区老人的贴心人

23.10.2014  10:37

工作中的赵敏。

浙大法学学士出身的赵敏,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儒雅。学法律的他兴趣在公检法,成为民警后,他说也算是圆了从小的警察梦想。

当社区民警

主动联系生活困难居民 “有事情处理不好就打我电话

赵敏,1978年生,现在是下城公安分局天水派出所的主任科员,治安中队警长。

2011年,赵敏从军人转型成为民警,2012年来到灯芯巷成为一名社区民警。刚接手时,他用“两眼一抹黑”,来形容对社区工作的不了解。

灯芯巷社区有不少老人,很多人只会说杭州话。尽管赵敏从1995年读大学开始就在杭州,但杭州话听得懂却说不了,沟通起来比较麻烦。赵敏没有放弃,而是一有空就跑社区,跟大伯大妈们聊家长里短,3个月就认了个面熟,6个月后,他就可以操着一口尽管蹩脚但能让老人们听得懂的杭州话跟大家唠嗑了。

社区有个八十多岁的独居老人,住五楼,平时喜欢收集瓶瓶罐罐之类的废弃物,也经常往楼下扔东西,引起邻里不满。赵敏带着协管员上门,前后去了四次,老人才肯跟他们聊一聊。“老人可怜,因为子女不管他,社区居民嫌他脏,也不跟他交流,还在背后议论,他这才往楼下扔东西发泄。”赵敏说。和老人沟通结束后,他帮老人整理了堆满废弃物的房间,又联系楼道、社区,希望今后能多上门关注老人。

在和赵敏沟通后,老人再不往楼下扔东西了。

在一年多的社区民警生涯里,看到社区里生活困难的居民,赵敏会主动联系他们:“我的电话你们都有,有什么事情处理不好就打电话,我来帮你。

当治安民警

反向思考反扒手段 独创防拎钩降低拎包发案率

去年10月,赵敏转去治安中队,负责武林商圈一带的治安。在防范宣传上,他着实动了一番脑筋,比如从办案民警抓获的嫌疑人这里问出他们的作案手段,再反过来思考如何反扒。

在总结的基础上,他们推出了一个“反扒十八掌”。比如其中一条“就里不就外”,提醒市民手机等物品不要放在外衣口袋里,要放在贴身口袋内,因为如果放在外衣口袋里,扒手用长镊子偷的话一偷一个准,“作案的镊子头上有个防滑橡皮垫,一夹就出来了。

赵敏还提到不少年轻人喜欢用耳机插着手机听音乐,这样更容易被偷,“这很明确地告诉人家你手机的位置,通过线拎出来一拔就走。”赵敏说,他们试验过很多回了,手机插着耳机听歌,你的注意力是一边在听耳机,一边在看东西,等你发现音乐忽然停了回头找手机时,中间有几秒钟的时间差,“用这种方法,两秒钟就可以偷走手机。

去年年底,银泰9楼美食城拎包案件发生比较多。顾客吃饭时,放在旁边的包很容易被偷。针对这个现象,赵敏想了个办法:推了防拎钩。防拎钩安装在桌子下面,桌上有使用提醒,防拎钩的一头是塑料的,粘在桌下,可以拉出一个钢索,钢索一头有个钩子,顾客吃饭时可以直接把钢索拉出来勾住包包,相当于锁住了包,这样就不会容易被拿走。推出以后,拎包发案率下降了不少。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计亚 通讯员 徐佳 胡学军 文/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