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杭州市教育局继续动真格
今年的暑期培训,热度依然不减,钱报记者之前曾做过问卷调查,90%以上的小学生会参加各类培训班、夏令营,还有妈妈花了四五万元给孩子报了11个培训班(详见7月6日A19~A21报道)。
与此同时,杭州市对于中小学文化课程类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工作也在加大力度。市教育局近日发布了全市中小学文化课程类培训机构的首批“白名单”,并且公开选聘市民监督员,还将于7月底陆续分批公布“黑名单”。
这个“白名单”是怎么选出来的?培训机构凭什么能入榜?家长们又怎么看?本期周刊,我们将围绕这份“白名单”好好聊聊。
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杭州市教育局继续动真格
从2000多家中选出629家
首批培训机构“白名单”出炉
公开选聘市民监督员,将于7月底公布“黑名单”
日前,钱江晚报记者从杭州市教育局获悉,自从去年12月底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动真格后,杭州市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治理成果,并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推出了一项新举措——选聘市民监督员。
同时,杭州市教育局汇总发布了全市中小学文化课程类培训机构的首批“白名单”,一共有629家机构上榜(完整榜单可以扫下面的二维码哦)。
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7月底起各区县(市)还将陆续分批公布年检不合格以及整改期满仍不合格的“黑名单”。
整治校外培训机构
首批“白名单”公布
从6月底开始,杭州各区、县(市)陆续公布了辖区内中小学文化课程类培训机构的“白名单”,经杭州市教育局汇总后统一发布,一共有629家机构上榜。
记者昨天从杭州市教育局了解到,杭州市各种大大小小的中小学文化课程类培训机构有2000余家,通过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全市共排查出“无证无照”机构213家,“无证有照”机构1254家,另有“有证有照”机构668家。
杭州市对于中小学文化课程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是分阶段进行的,4月底时全市共发出整改通知书(行政指导书)539份,要求停止招生的培训机构203家,自行终止办学的12家;到了6月底,全市累计发出整改通知书(行政指导书)1102份,要求停止招生的培训机构475家,自行终止办学的186家。
杭州市教育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整治的深入进行,一些培训机构经过整改后达到“有证有照”的要求后,“白名单”的上榜机构会增加。而进入“黑名单”的机构,是那些拒绝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年检不合格的机构。
另外,市教育局积极搭建“杭州市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基本信息、开设的课程和时间、招生对象、师资情况、奖惩情况、学员家长点评、有关统计、年检等数据信息实行统一归集、动态更新,便于市民查询与监督,确保公众知情权。该平台以萧山区、江干区为首批试点于月底前试运行,力争在试运行完善的基础上于第四季度实现各区、县(市)全覆盖。
完善隐患发现机制
选聘市民监督员
为了进一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完善隐患发现机制,杭州市教育局推出了一项新的举措——面向社会选聘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市民监督员(简称专项监督员)。
专项监督员主要从新闻媒体工作者、律师、专家学者、社区工作者、社会志愿者、家长代表等社会人士和“两代表一委员”中选聘。
专项监督员须具有本市户籍或者在本市连续居住三年以上,18周岁以上、65周岁以下,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身体健康,品行良好,无刑事处罚和其他严重不良信用记录。
专项监督员候选人可以通过个人自荐、单位推荐、定向邀请等方式产生,最终人选由杭州市教育局根据工作需要予以确认。人员确定后由市教育局颁发聘书,并向社会公布。每期人数一般不超过13人,原则上一期一年,连任不超过两期。
从7月17日起至7月23日,有意向选聘专项监督员的市民,可以完整填写“杭州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市民监督员报名表”,并于7月23日前将报名表电子稿发至下述邮箱:[email protected]。个人自荐需在报名表上签名,单位推荐则需盖单位公章;报名表纸质稿请邮寄至杭州市教育局职成教处,邮寄地址:杭州市下城区屏风街8号,邮编:310003。
家长们更关心
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
对于杭州市教育局发布的这份白名单,家长们怎么看?昨天,有约150位家长参与了钱报教育微信公众号“升学宝”发起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规范校外培训市场,仍任重道远。
有28%的家长表示,自家娃的文化课程类培训班都在这份名单上;但也有43%的家长表示,自家娃的文化课程类培训班都不在这份名单上;有29%的家长表示,有的在,有的不在。
家长们给孩子选择培训班,最看重的是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占78%;其次是口碑好,占11%;办学场地和办学设施,占7%;小班化,占4%,而考虑学费是否实惠的仅1人。
在“白名单”出来后,会根据名单选择培训班的家长,占38%;会当做参考依据,但不全都参考的占53%;完全不会参考的占9%。
如此来看,“白名单”的确会对多数家长选择培训班起指导作用。但是也有家长对“白名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名单上的有些机构,我们也去过,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不怎么样,孩子考好了就是他们的功劳,考砸了是家长没管好,孩子不努力。”
对于孩子目前在上的培训班,有40%的家长认为学费偏高;30%的认为,师资力量储备不足,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比较突出;13%的认为,办学场地和办学设施不合规范标准的问题比较突出;还有16%的,觉得班额太大。
不过,发现培训班存在问题,家长们通常的处理方式大都不是向有关部门举报,有63%选择直接退出该培训班;有32%会向培训班老师及机构负责人反映;会举报的家长仅有5%。本报记者 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