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 “五水共治”添彩“美丽平湖”

21.04.2016  11:19

  2016年是“十三五”的启动之年,也是“五水共治”集中攻坚阶段的第三年,为进一步改善水环境,持续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建设“和谐幸福、宜业宜居”的生态开发区。近日,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确了新一年治水工作计划,出台了《2016年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钟埭街道)“五水共治”工作要点》。将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完善体制机制,巩固治理成果,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和铁的纪律,持续推进科学治水、全民治水、依法治水,努力打造“和谐幸福、宜业宜居”的“生态开发区”。 

  一、科学治水,加强水环境修复保护 

  一是推进农业污染治理。巩固“森林城镇”创建成果,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推进循环农业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5万亩,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1万亩,农药减量技术2.5万亩。巩固生猪“零养殖”成果,建立健全防违、控违、拆违长效管理机制,强化“两无”巡查员监管,确保不反弹。开展水产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收集处置。扎实做好活罗浜节水减污试点工程,探索开展农田尾水生态处理技术,实行农田排水沟渠氮磷拦截生态化改造。 

  二是深化污水收集处置。加快雨污水工程建设,新建管网4公里。划区域分重点对现有雨污分流情况开展排查,完成疏通、提标改造30公里以上。开展企业污水治理“回头看”,探索实施机电类企业雨水排放口终端治理。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长效运行维护机制,新增受益农户400户。巩固居民小区污水收集治理成果,启动小区内部雨污水管网的疏通、改造提升;强化对新入住小区的管理,杜绝装修过程中的雨污水乱接现象。实施阳台污水收集治理工程,并积极探索多种治理模式,确保完成3900户的治理任务。开展出租房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消灭农村露天粪坑和临时搭建旱厕。完善沿街餐饮店铺的污水收集工作。 

  三是完善长效保洁体系。实施“三河”动态管理,深入排摸河道水环境状况,探索建立易反弹河道区域共治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区域内资源共治共管,防止“三河”反弹,巩固“清三河”成果。深化“五位一体”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机制,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完善河道保洁考核办法,着力破解季节性、突发性问题,实现精细化、优良化保洁。深入实施“四边三化”工程中河道边的绿化工作。加大对网簖、鱼具的清理力度。加强废品收购点整治,推动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体系,逐步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 

  四是加快实施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杭平申线航道平湖段改造工程。完善河道淤积监测和轮疏机制,清淤疏浚河道26公里,基本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钟埭北片项目区建设,综合整治河道8公里。提升示范河道建设标准。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力度,实施“五水共治”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因地制宜种植水生植物,探索微生物处理等技术,加快恢复河道自净能力。 

  五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创建节水型街道,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强化用水监控管理。加快工业节水技术改造,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废水排放量均下降5%以上。开展节水型小区、单位创建活动,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5%以上,节水型企业覆盖率20%以上。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发展喷滴灌面积80亩。完成供水管网改造提升4.5公里,启动供水管网GIS系统建设,城乡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14%以内。 

  二、全民治水,构建水环境共治格局 

  一是深化“河长”管理。常态化推进“河长制”,组织开展“河长制”治水互看互学互比活动,继续实行月水质通报制。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量化完善河长制考核办法,组织开展工作培训,提高市、镇、村三级河长履职能力。健全巡查机制,开展经常性现场履职,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严格执行河长公示制度,强化信息公开,确保河长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落到实处。大力推广河道警长、段长、民间河长、企业认领制等做法。 

  二是突出宣传引导。结合文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正面引导,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    互联网等媒体,报道治水典型,宣传治水经验,尤其是要挖掘一批积极参与“五水共治”的企业典型,通过比参与度、比治水方法、比成果,来凸现治水成效。通过巡查河道,走村入户进企,组织与沿河企业、商户等签订不乱扔垃圾、不乱排污水、不擅自占用的“河道三包”责任书,督促企业、商户遵守治水公约。同时要设立曝光台,曝光各类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不良行为,让治水理念“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进学校、进家庭”,积极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治水氛围。整合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社工、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资源,探索培育一支稳定的社会化环保志愿联盟,适时成立开发区环境保护协会,定期开展护水行动,号召全社会参与治水实践。结合“文艺下基层”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引导群众关注水环境保护工作。推行村民自治管理,深入实施村规民约中相关“五水共治”规定,规范村民生产生活行为。 

  三是鼓励多元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在“五水共治”中的主导作用,建立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资金和政策。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参与“五水共治”的领域和范围,探索开展ppp项目试点,鼓励企业出资建设治水项目。探索建立治水公益基金,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五水共治”公益项目认领,试行众筹等新方式来推进环境保护。 

  三、依法治水,提升水环境监管水平 

  一是严格环保监管执法。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将单位水资源消耗列入评价指标,推广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行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对主要排污企业进行严格监控,并组织力量对企业内部雨污分流情况开展排查,实现改造提升。开展环保法制宣传,增强公众环境法制意识。健全举报人制度,完善有奖举报办法,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对主要河道不定期开展监督性监测,稳步改善区域水环境状况。 

  二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强化激励机制,将“五水共治”和“河长制”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治水成效的重要标准。深化督查督办、明查暗访等制度,动态通报各村(社区)、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监督作用,积极回应各类意见建议、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