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寻梦 潘鸿海做客大型公益活动"钱塘名人坊"

16.04.2018  02:33

  4月12日下午,大型公益活动平台“钱塘名人坊”访谈嘉宾迎来了著名油画家潘鸿海先生。在杭州市第七中学的报告厅现场,杭七中师生及钱塘文化特邀嘉宾、会员等400余人,一起聆听潘老讲述了自己绘画的成长历程,以及对绘画执着热爱的艺术人生。

  “因为我喜欢画画,所以我走到了今天。”开场第一问,听众问起了一个很单纯的问题:潘老您是怎么就喜欢上画画了?

  潘老提起画画,他说这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每个人在幼儿的时候都会画画,只是到后来每个人可能都有了不同的梦想,有当律师的,有喜欢体育的,有梦想成为医生的,但也依旧有很小一部分人热爱着绘画并梦想成为画家,潘老就是其中之一。

  潘老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小学的时候读了上海实验小学,他成绩一般但是从小就喜欢画画,当时学校里有一位日本留学归来的美术老师,他的办公桌后面有一套世界美术全集,潘老一下课就会去翻这些画册,画册中的画给了潘老很大的感触,也影响了潘老的一生。

  潘老家里是很普通的农村家庭,当年美院附中的老师听闻潘老就找到了潘老家中,当时因为他不在家,潘老的母亲接待了老师,母亲将潘老放画的小箱子拿出来,将里面的画一股脑儿的倒了出来给老师看,老师当即很惊讶,回去就通知潘老入读美院附中。

  “为什么用功画画,是因为我从心底喜欢画画,不是为了完成作业,每一次绘画我都力求做到完美。

  中国美院可以说是所有想学画的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当年潘老考上中国美院,报信回乡,父母在商谈了近两个小时以后最终同意了潘老这位长子入学学习。潘老提到美院对于他而言是个非常特殊的学校,他在这个学校待了10年,学习了绘画的技术,在这期间也画过非常多的作品。有趣的是,在那时潘老就已经有了许多小粉丝,他们总会在潘老画画时跑去教室看他的画,潘老也力求每一幅作品都画到完美。

  他提到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点,而潘老就因这个闪光点而成名。有一幅画是潘老刚进浙江美术出版社的时候画的,当时人民日报、人民画报都有刊登,这幅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使潘老成名,也见证着潘老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地在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当时大学毕业以后是分配工作的,潘老原定被分配在桐庐人民印刷厂,但是命运在定锤之前出现了转折,就在宣布分配后的没几分钟,领导就再次上台将几位颇有才华、绘画水平高的学生派去画领导像,潘老就是其中之一。在画了几个月以后工作分配结束了,潘老就进入了工农兵画报,这一干就是20年。当了美术记者后又当了主编,经手的画报有400期,潘老最珍贵的岁月年华都留在了工农兵画报。

  在当时潘老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绰号“星期天画家”,这一切都源于他只在礼拜天画画。那时工作繁忙,潘老的大部分时间和经历都在工作上,起早贪黑,只有在周末空闲的时候能画画。但这也使潘老的作品更接近观赏者,在20年的磨练中他懂得了绘画的真谛:作为一位画家必须遵循自己的内心画自己熟悉的东西。

  “一个人画画一定要真诚,这两字非常重要,我的生活印象给我最深的就是江南水乡,画自己熟悉的东西,江南水乡就是我的艺术语言。”潘老曾因独特的画风被经纪人看中,邀请了他与另外两位中国画家赴美考察并在展馆展画。当年潘老大获成功,卖掉了21幅画。那时,潘老真正坚定地确定了自己的绘画目标:画对社会有好处的艺术作品,当一位江南风情画的中国油画家。

  潘老后来进入浙江画院,潜心绘画,将画院的风气逐渐带入创作研究中。当时画画是极其艰苦的,潘老在江南水乡带着模特和助理,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到田埂里看角度、阳光,找景构思,当时年轻的助理都支撑不住了,潘老依然坚持不懈。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潘老也成为了中国写实派油画代表之一。

  此次,艺术家潘鸿海做客的“钱塘文化”旨在通过这样的公益活动,让孩子们在艺术的道路上能有更好的指引,在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能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孩子们可以真正热爱绘画,真诚地绘画,画自己心中所感所想,用画笔描绘自己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