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创新】柯城区探索水利工程 “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管护新机制
柯城区探索水利工程 “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管护新机制
【本站7月20日讯】柯城区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大、规模小,存在“有人用、无人管、无钱管”现象,工程管理能力十分薄弱,普遍存在管理权限不清、管护主体和责任不明、管护经费缺乏等问题。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以来,柯城区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相结合的管护模式,构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主要做法: 一是落实责任,明确管护责任主体。根据水利工程权属、级别、类型的不同,以“谁受益,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山塘全部由所在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管护责任主体;小型水库根据所有权和灌区情况,乡(镇)属的由乡镇作为管护责任主体,有灌区管委会的由灌区管委会作为管护责任主体;堤防由水利局河道管理站作为管护责任主体。
二是因地制宜,建立管护组织体系。根据工程规模、级别、管理责任主体、组织实施等因素,采用“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相结合的方式,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单位。“社会化”:各乡镇按照柯城区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人员资格申报条件相关要求,以“常住本村、有责任心、年龄适当、择优录取”为原则,认真选取管护队伍人员,组建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服务队。通过培训考试上岗,承包本乡镇的小型水库、山塘的日常巡查、放水管理、保绿保洁等技术含量不高的管理维护工作。“市场化”:对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乡镇管辖的堤防,统一由区水利局河道管理站作为管理责任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市场化落实维修养护单位。“专业化”:对水利工程沉降位移观测、安全评估、安全鉴定、白蚁防治、水文雨量观测设施维护、视频监控设备维护、信息管理平台维护等专业化要求高的管理事项,由区水利局统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专业化的维修养护单位。
三是强化考核,确保管护机制长效。建立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把加强检查考核作为推动工作责任具体落实的有效抓手,制定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人员考核手册,编制人员维修养护考核评分表,一库一策、一库一责,实行月度考核、季度抽查和年度测评,将考核结果作为个人年度工作绩效评定和奖惩依据。在考核的基础上,发挥奖励性绩效资金的激励导向作用,按七、三占比,将劳动报酬分为基础性月度固定报酬和奖励性年度考核绩效。对社会化管护单位,月度考核不合格的,管护单位向发包人支付违约金0.3万元/次;年度考核平均分在95分以上的,发包人给予管护单位一次性奖励0.5万元;年度月平均考核85分以上的,续签合同。
实施成效: 经过半年多的工作推进,各类工程管护队伍人员、资金保障等基本得到落实,广大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较大提高,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管护队伍。通过社会化管理,又有效缓解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有利于扭转重建轻管现象。因地制宜,采取多形式的管护模式,全面规范了运行管理、维护养护、检查观测、技术培训等管理工作流程,社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水利建设与管理队伍适度发展,确保了水利工程管理到位,推动水利工程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