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协发布首批民航旅客不文明记录3名上榜者
旨在维护空中文明秩序的《民航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办法(试行)》今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就在上周末,中航协发布了首批民航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以下简称“黑名单”),有3名旅客成为上述办法实施后的第一批上榜者。
那么,出台民航乘客“黑名单”的初衷是什么?被记入“黑名单”的乘客会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或约束?国外对于民航乘客不文明行为是怎么惩戒和治理的?“黑名单”能否根治“空闹”?
□新闻背景
3名乘客被列入民航“黑名单”
2月1日开始实施的《民航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办法(试行)》很快有了第一批上榜者。中国航空运输协会4月8日对外发布了首批民航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3名旅客被列入记录,记录期限分别为1年和2年。
中航协并未公布这3名乘客具体身份信息。公开资料显示,旅客乔某在飞机下降阶段违规使用平板电脑,且不听从机组人员多次劝阻,公安机关对其行政罚款200元。旅客邓某在经过安检时被查出其随身携带的挎包中有牛奶,邓某拒不执行安检规定并将牛奶砸向工作人员和安检X光机,公安机关对其做出了拘留10日的处理。旅客高某因不满所乘航班延误,将航空公司处理旅客安置问题的工作人员推倒在地,造成现场秩序混乱,公安机关对其行政罚款200元。依据相关办法,乔某和高某被列入记录1年,邓某被列入记录2年。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首批民航“黑名单”公布后的第三天,即4月10日,一架北京飞往广州的航班上又发生了一起民航旅客不文明行为,旅客沈某因对乘务员服务不满,对其进行辱骂,并拿起一杯水将两名乘务员泼湿。
最后经调查取证,沈某的行为已构成公然侮辱他人。广州机场公安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对违法行为人沈某处以行政拘留三日。此外,沈某很可能被列入下一批“黑名单”之中。
-链接
十类不文明行为将入“黑名单”
堵塞、强占、冲击值机柜台、安检通道及登机口(通道)的;违反规定进入机坪、跑道和滑行道的;强行登(占)、拦截航空器的;对民航工作人员实施人身攻击或威胁实施此类攻击的;强行冲击驾驶舱、擅自打开应急舱门的;故意损坏机场、航空器内设施设备的;违反客舱安全规定,拒不执行机组人员指令的;在机场、航空器内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妨碍民航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或者煽动旅客妨碍民航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以及其他扰乱航空运输秩序、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或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民航规章应予以处罚的行为。
认知差异与监管不严致“空闹”频发
京华时报:近年来,我国“空闹”事件日益增多,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
吴涛:近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民航业的服务对象有一个从高端化向平民化发展的明显过程。三十年前,购机票要县团级以上的介绍信。而三十年后的今天,民航已经褪去了“高大上”的光环,从特定对象的服务者转变为所有普通旅客的服务员。而现实情况是,不少旅客从心理上不愿接受民航业已经大众化和平民化的现实,买了机票就觉得自己进了保险箱,少数人在铁路、公路、水运延误时老老实实,但到了航班延误时就变身“空怒族”,不叫嚣撒气、不捞到补偿就不肯罢休。实际上,这种心理认知是错误的,即部分旅客对民航产品的心里诉求与民航产品本身存在很大差异。
赵伊辰:一般来说,对“空闹”者采取措施是有法可依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航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行为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此类行为的处罚,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但一直以来执法者面临“空闹”、执行时通常是从轻以治安处罚处理,最高行政拘留15天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而旅客对在机场和飞机上的“空闹”行为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不了解,有时会做出过激行为。
除了旅客认知和执法层面的问题,一直以来,机场、航空公司息事宁人的做法实际上也纵容了近年来的“空闹”行为。过去,航空公司或机场遇到闹事者往往考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予处罚,甚至还给闹事者一定的赔偿金,这无疑助长了类似违法行为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