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独特的课表

30.03.2015  16:40
            “从前,有一只100万年也不死的猫……”绘本故事才刚刚开始,班上孩子们的眼睛已经紧紧地盯着讲台上的老师了。上周五下午的第一节课,杭州市教科所附小二年级的一个教室里,董老师一边播放着PPT中的图片,一边手舞足蹈地讲着童话故事。即便记者站在窗口“偷听”,孩子们也没有心思转头过来看。 
              故事讲完之后,孩子们在课堂上情景表演。这时,在教室的后面,另一位陈洁老师“出马”了:请孩子们提出故事中隐含的道理,或是帮助理解能力弱的孩子理解故事,甚至像导演一样点名让几个孩子上台表演…… 
              一节课为何能安排两个老师上课?学校的教师资源如此充沛了么?在记者的疑惑下,校长梅升君道出了其中的奥秘:这学期,学校对校本课程做了一次精选,同时,在排课上,也做了很大的调整。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真正学一门小技术,或者爱上一项特长。用梅校长的话讲就是“课程做精,管理到位”。 
              总课程量减少 每课时增加到一个小时 
              一说起各个学校的校本课程,很多家长就会联想到选修课,一般也是放在周五的下午,教学要求相对轻松。学校会在开学之后开出一系列的课程菜单,还包括供学生选择的任课老师。这样的操作模式,在教科所附小已经实践了3个学期了。 
              不过,在这学期开始的第一周,学校对周五的校本课程做了一次“大梳理”。 
              此前,为了孩子们选择的空间更大一些,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面铺得比较开,量较大,“但经过期末各方面的评价,我们发现,有些课程孩子们未必喜欢,学了之后,效果也不大,因此这学期都取消了。”梅校长举例,比如有一门编程的选修课,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还是太有难度了,只适合个别特别爱好的学生;再比如,之前开设一门叫作“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课程,学校最终感觉这个课程定位太泛了,学生学起来抓不住重点,也被取消了。 
              在梅校长看来,有一些课程开发出来,除了要考虑上课老师的特长以外,更需要照顾学生的心理特点。经过开学一周的梳理,学校只留下了学生热爱的精品课程。 
              音乐章老师,还创新了一门用iPad学各类乐器的课程。“现在的iPad自带一种音乐软件,吉他、钢琴、架子鼓什么的,都能学,只要节奏感好,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孩子,就能学得很快。”虽然只学了两节课,这个班上的孩子,在章老师安排下,分成了钢琴队和吉他队,共同合奏了一曲《两只老虎》。为了突破一些技术难关,带班的两位老师,还去西湖边的苹果旗舰店偷偷“培训”了两周。 
              总体而言,课程数量减少了,不过,一节校本课的时间却延长到了一个小时。在梅校长看来,很多校本课程都是以游戏、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的,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让孩子充分浸润在其中。比如,让孩子在体育馆上一个小时的武术课,他们不会觉得特别烦。 
              按年级设计课程 保证每个课程的师资与场地 
              记者发现,在不少小学里,任课老师除了需要准备自己任教那门课的内容以外,往往还需要参与校本课程的设计开发。在教科所附小,亦是如此。只不过,以前是一位有特长的老师独立开发一门课,而现在,课程精选之后,学校安排至少两位老师参与一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什么能做到如此? 
              还是以二年级为例,二年级一共四个班级,学校安排8位老师参与二年级的校本课程开发,8位老师两人一组,分别开发了“童话探趣”、“慧脑游戏”、“珠算”以及“五子棋”四门课程,每一门课程设计4—5个课时。这么一来,一学期下来,每个班级都能轮到这四门课程,至于先学哪一门,就看年级组自由排课了。 
              当然,这样的安排是以年级为主的,考虑学生特长,学校也安排了个别的美术、音乐、舞蹈、科技等精英课程,在那里,学生们可以混龄上课。 
              梅校长向记者介绍,按照此前学生自由选择的方式,每个课程安排一个老师,管理的学生控制在20余个,学生实行走班制。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容易混乱,同时学校的专用教室也有限。而以年级为单位排课,一个班可以安排两位老师管理,教学场地也都不成问题了。 
              老师测学生 学生也要评老师 
              一学期下来,孩子们能学到3—4门的选修课,怎么考察这些课程的效果呢?老师们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目前,梅校长考虑,将分阶段测试,每一门课程结束之后,老师可以通过活动、同伴评价等方式,多维度考核一个学生,而学校也会给每个孩子发问卷调查,询问每个课程的满意度。 
              在梅校长看来,课程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设计之后,也方便老师对学生掌握程度的把关。学校规定:一门课程结束之后,至少85%的学生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