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口水井,都要活出自己的样子
每一口水井,都有自己的养护方案。
新开河经过治理,已经成了“景观河”。
昨天上午9点不到,陈曼娟如常从家里出发,步行五分钟去看吴山下的郭婆井。作为郭婆井的“井长”,每天两次以上的巡逻,她已经坚持了四年多。
水井,被称为“城市的眼睛”。作为杭城历史最悠久的城区,上城区有着特有的水井文化。
这几年,在上城区坊巷间星罗棋布的156口水井,通过修缮和养护,以焕然一新的姿态重新走进了居民们的日常生活,古井的历史和文化也传承了下来。
对水井的保护,是杭州上城区“五水共治”的一个缩影。
今年,上城区以优秀的治水成绩单,捧获2016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
2017年,上城区打响了“全域化治水”攻坚战,河道将全域达到III类水标准。
听民间“井长”说说
郭婆井的故事
陈曼娟住在四宜路46年,用了46年的郭婆井水。
郭婆井是杭州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井之一,不少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据明《万历府志》记载,郭婆井在铁冶岭北,酿酒煮药者多取之;《吴山大观井泉池潭》中称郭婆井为东晋文学家郭璞所凿,井水自井壁流出,常年不涸;在明人朱廷璋作《郭璞井集唐句》中,讲述郭婆井水“味同甘露洒,真界竟何如”;清人李渔在《郭璞井赋》中也有写“饮绿珠之水代出娇容,斯地亦饶美女,啜丹砂之泉能增寿考,此邦岂乏遐龄”。
在陈曼娟记忆中,郭婆井水质不错,但之前水井周围环境糟糕,好在这几年五水共治做了整修,补种了绿化,用老石材和传统手法对井壁、井台、井圈等进行修缮;旁边修了一个洗衣台,加装地面的防滑处理,方便居民洗衣;铺设了雨污分流管道,洗衣废水直接进入污水管网。清波街道还定期对水井进行清淤、消毒等养护。
“井水冬暖夏凉,现在环境又弄得这么好,居民天天来用。”陈曼娟说,老居民们买好菜,都喜欢过来打桶井水洗一洗,被单、厚衣服,也要拿到井边刷一刷。
像郭婆井这样的水井,上城区一共有156口,其中52口是百年以上的古井,有些还是文保、历保遗迹。借着“五水共治”的东风,这些古井都重获新生。
权威解读:上城区治水办综合督查组组长陈伟告诉钱江晚报记者,这几年“五水共治”中,上城区将古井文化这一特色与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工作结合,出台了《上城区水井长效养护、管理实施意见》,建立古井长效保护机制。
这156口井,每一口都有自己的养护方案,并有专项资金实施养护;水井有专人定期巡查,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水质检测并公布结果;还招募了50位民间井长,让老百姓一起呵护身边的古井。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金丹丹 林云龙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