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死了那么多 投资人为何还前赴后继?
庞小伟
曾善平
郑凯还
俞海华
蒋磊
最近,一份“O2O项目死亡榜单”在网站传开,给时下风生水起的O2O浇下了一盆冷水。投资人争相入局的“烧钱游戏”似乎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火热的O2O也该到了冷静下来思考方向的时候。
上周,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的“O2O,需求的力量”论坛在杭州举办。拥有“大姨吗”、“洋码头”等知名投资案例的天使湾创投创始合伙人庞小伟;专注“智慧有机农场”的“微土地”董事长曾善平;匠人手作平台“东家”CEO俞海华;打造运动的信息聚合平台“动族”运动社交创始人蒋磊;管理了5亿美元基金,投资过“妈妈说”、“51汽车”的德同资本投资总监郑凯还,提供高端私人管家生活服务的东服生董事长王玉安等行业大咖畅聊他们在做O2O时最大的困扰或者困惑在哪里,在目睹了O2O项目的生死存亡之后,为什么还前仆后继地“钟情”O2O。
1/3的项目死掉了
为什么投资人还要投O2O?
庞小伟:在我们投的100多个案例中,1/3是死掉的,另外1/3可以拿到A轮或者是B轮的资金,中间1/3投了,还在往前走。在过去传统的模式下,没有互联网时代的时候,有些人利用信息不对称占据了很多利益,在互联网浪潮冲击下“石头”会冲掉。有的可能本来很小,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因为定位的独特性和不可撼动性,反而可以急剧地膨胀。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要识别哪些是桥墩,最后产业终局的时候,哪些服务会留下,哪些服务冲掉。所以我们要判断哪些是属于彼岸式的服务,哪些是桥墩式的服务,今天哪些巨无霸会被冲掉。
曾善平:我认为O2O就是对需求的重新满足,即从需求的点出发,重构整个供应商体系。它的物流、产品流,甚至包括所有产品生产过程都要进行重构。拿浙江的有机产业来讲,目前的产销率只达到30%,也就是说,种3000斤的有机产品,只有1000斤可以卖掉,卖不掉的原因在哪里?主要就是用户不放心,认为不过就是在产品上贴了一张有机标签而已。而O2O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它,用户不仅可以知道这是哪一个品牌的青菜,产自哪一个农场,通过摄像头,用户甚至可以随时看到这颗青菜的种植生长过程,帮用户消除了疑虑,用户才会痛快地掏钱。所以对O2O来讲,应该改变的是传统的流程模式或者是用户的使用习惯,这才是真正做到位的。现在农户到底种什么,不再是农户的决定,而是用户的决定。种什么品种,预期的产量,都可以事先跟用户进行互动,甚至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进行预售,这样O2O就产生效率了。事实上,我们讲的工业4.0,或者是农业4.0,其实就是对O2O的量化和细化。
郑凯还:我觉得O2O的核心就是降低了整个交易发生的门槛,一个是需求的提供方的门槛降低了,另一个是需求的供给方的门槛也降低了,同时也降低了实现方的门槛。以优步为例,以前所有的出租车要有各种牌照。但是现在,个人通过优步可以门槛很低地把需求方和供给方对接起来。而O2O就是通过这样一套体系解决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的工具和物流的手段,最终实现服务的信息化。我们看O2O主要看两点,一个是这种平台是否有形成这套体系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大家所说的去中介化,比如老师的去中介化,司机去中介化,这就降低了门槛,也降低了供给门槛的瓶颈;另一个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线下是否可以通过互联网提高和线上对接的能力,对整个行业进行提升。
俞海华:O2O不应该是简单的信息传递,也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的关系,我把它理解为一种新的价值体现,或是一种新的体验。作为互联网项目,就要考虑这个项目是否只是简单地对接了一个信息,如果是,那肯定是不行,拿滴滴、快的和优步来说,原来的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都不能被称为非常优秀的O2O,本质上还是出租车,不过就是快了一点,就像原来的电台也可以叫车。而优步不同,它重构了一种价值,你可以看到,本来是富阳的,建德的,都来杭州开优步,这和原来的体系完全不一样。当一个项目被赋予了很深的价值重构,这样才能有一种新的可能性,成长起来之后才会有比较高的门槛,这是种不一样的体验。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应丹 实习生 金熠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