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草编非遗传人吕金六登上美国邮票
在美国集邮集团全球发行的“中国艺术名家美国邮票”及纪念珍藏册中,武义草编非遗传人吕金六和他的草编“动物世界”入选。
67岁的吕金六是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代表性传承人,痴迷草编40多年,也为这一古老行业再造了新的商机。一片普普通通的棕榈树叶,经吕金六精心构思、巧手编制后,摇身一变就成了生动鲜活的工艺品。
在他的工作室里,摆放着数十种大大小小的草编作品,俨然一个动物王国。金鱼、知了、蜻蜓、蜗牛是指尖玩具,中等大小的“十二生肖”可做观赏摆件,公鸡、猴子、老虎活灵活现,张牙舞爪霸气的“中国龙”和展翅高飞的“苍鹰”气势满满。吕金六还为每个作品都取了颇有寓意的名字,知了叫“一鸣惊人”,蜘蛛叫“知足常乐”,金鱼叫“年年有余”……
童年“玩伴”成生计
50后吕金六打小就跟着爷爷学草编,“就是做小蚂蚱,小篮子,还有小蛇,他们做给我玩,我自己也很喜欢”。13岁时,他已经是草编好手,能娴熟地编织蜻蜓、乌龟等农村常见的小玩意,这些草编动物也成了他童年最好的玩伴。
在吕金六的眼里,今天的成就似乎是场“意外”,因为一开始他做的是篾匠,草编只是他空闲时候的爱好。后来,竹编制品纷纷转由机器制作,篾匠面临失业,吕金六利用农活的空余时间编织各种小动物,在节假日拿到学校门口、景区叫卖,哪有集会就往哪赶,生意很红火。
吕金六说,他开始只想自己编着玩,没想到无心插柳,周围喜欢草编动物的人越来越多,他这才萌生了转行的想法。1995年,吕金六带着他的“小动物”各地奔波,除了武义县城,宁波、台州、温州跑得最多,远的还去福建、江西。
台州黄岩的九峰公园,吕金六有10多个春节都是在那里度过的。他和当时才十来岁的儿子每天编到半夜,第二天还是供不应求。“人家很喜欢我的东西,正月里生意好得不得了,做多少就能卖多少。”最厉害的一回,一元一个的蚱蜢,吕金六3天卖出了1000多元。“好多孩子跑了好远找到我这里买,跑得大汗淋漓。”吕金六现在回想起来仍深感骄傲。
编到老还要学到老
最早的时候,吕金六是用新鲜的棕榈叶作为草编原料,这样的草编虽好看,但过几天就会枯萎。夏天时只能保存半天,冬天时也最多保存两三天。后来,吕金六琢磨出一个办法,将采摘的棕榈叶放进热水里煮,晒干后便于保存,要用时再用水泡软,晒干后再上清漆、桐油增加光泽度,“这样能保存十年二十年都不会坏”。
吕金六的名气越来越大。1998年,郭洞景区对外开放,村里免费给吕金六提供了一个摊点,供其售卖草编物。随后,他先后被授予武义县、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武义草编”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吕金六的“金六草编工作室”在璟园落成。2018年下半年,在县博物馆政策的支持下,工作室又扩大到80多平方米……草编这门民间艺术的传承及发扬成了吕金六的使命。
天上飞的、陆地跑的、水里游的……40多年不断地摸索、创新,吕金六甚至能用棕榈叶编织出大型龙、凤等摆件。他说,自己只读过小学,不懂得设计、画图,所有编法都是在脑海里。要想编得像,光有技术还不行,必须多观察。“到野外去抓小动物,比如蜻蜓几只脚不清楚,去抓来数数是六只脚,蚂蚱、青蛙,它的腿长和身子都要抓真的动物来观察。”《动物世界》是吕金六最常看的节目,研究动物的一举一动、各种细节,日积月累,各种动物在指尖越发灵动。
随着草编技术越来越娴熟,吕金六又开始研究“新品种”。想到十二生肖,有了作品《十二生肖》。甚至因此废寝忘食,“睡在床上灵感来了,马上就起来做,不然又忘掉了”。
把草编带到全世界
因为草编动物没有表情,只有造型、比例、形态细致协调,作品才有生命力。吕金六边实践边琢磨,手艺已经出神入化,其作品《苍鹰捕蛇》《霸王恐龙》《中国龙》等先后荣获金华市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铜奖。但是,吕金六还是觉得自己的手艺还不够好,“做手艺肯定是做到老学到老,也不可能完美,我要求自己上进,做得更好一点”。
吕金六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武义草编”发扬光大。2019年下半年,经武义县青少年宫推荐,吕金六每周都去三个小学给孩子们传授草编手艺。他希望,能带上几个诚心学艺的徒弟,把这门传统的技艺传承下去。
以“中国艺术名家”的身份出现在美国的邮票上,吕金六深感责任重大。他说:“我不能让这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失传,我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不仅要让中国人看见这门传统的技艺,更要把它带向全世界。”
(武义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