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椒江区借力资本市场多渠道融资促转型
近年来,椒江区积极鼓励、引导企业上市,通过加快各类融资平台建设,创新企业金融服务,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等方式,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无形之手实现较大规模融资,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企业管理,从而推动产业乃至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该区从2000年海正首家上市以来,已有6家上市公司,总数并列全市第一,占全市总量的1/5;通过资本市场实际募集资金达80.94亿元,列全市第一,资金总量占全市的28.3%;企业直接融资额增长了16倍,预计今年年底将达100亿。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推动企业直接融资,注入发展强心剂。今年10月10日,九洲药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继海正药业、海翔药业、水晶光电、星星科技、信质电机之后,成为我区第六家上市公司。10多年来,我区6家上市公司共向资本市场实际募集资金80.94亿元(含IPO及增发),其中海正44.97 亿元,列全市单个公司募集资金首位,海翔药业3.12 亿元,水晶光电7.11 亿元,星星科技12.39 亿元,信质电机5.33 亿元,九洲药业 8.02 亿元,极大地缓解了企业快速扩张时期的资金渴求。此外,新世纪、新杰克、山峪染料等企业的上市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同时,该区鼓励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自2012年以来,累计发行债券17亿元,年底将再发行13亿元;积极引导企业进入新三板市场,目前已有曼克斯缝纫机等3家企业拟进场挂牌交易。
二是加快融资平台建设,形成对接宽口径。当前,中小微企业多、融资难的问题较为突出,融资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多”“难”问题的解决。一是成立小额贷款公司。2009年8月,椒江星星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成为区首家专门为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提供融资、放贷服务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今年以来,星星等3 家小贷公司今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661笔,合计6.34亿元。二是组建政府性服务平台。今年3月,成立台州市首家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由政府统一监管,区国资公司以5%比例入股引导,迄今累计发放贷款160户、金额1.89亿元;三是加强企业融资担保。成立于2013年3月的椒江政通中小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专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融资、担保、资产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累计经营业务30笔、资金流量5261万元。
三是创新企业金融服务,构建融资新模式。以台州市创建中小微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加快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力度。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抵押贷款方式,推行顺位抵押制度,合理调整房地产抵押价值,减少企业融资成本,目前已办理顺位抵押2起、金融430万元。启动全区金融保障经济发展专项行动,开展以民生银行台州分行的“椒江区中小企业金融合作社”为典型的企业资金池服务模式,积极推进资金池信用贷款与小微企业互助合作基金担保贷款,首期设立4000万规模的专项贷款资金,对优势成长型企业进行专项重点扶持,累计发放企业贷款62家、金融2.2亿元。
四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挖掘民资潜动力。该区利用当地民营经济发达的独特优势,加强民资投入引导,努力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与国有经济有机结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合力。如全国首家教育股份制企业——书生集团,联合32个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入股,筹资1000多万元办教育;2012年投入运行的台州市客运总站工程,首次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了BT投融资建设模式,由民营企业方远集团出资承建、政府分期回购;今年8月,台州市立投资有限公司与上海医诚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项目正式签约,双方出资逾6.8亿元,其中复星现金出资5.11亿元,台州市立投资以土地使用权评估作价1.70亿元入股,开创了全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先河;占地40亩、办学规模48个班的海正育才小学,由浙江海正集团出资1.2亿元,与区实验小学联合创办,目前项目正在规划选址中;投资25.9亿元的十二塘围垦工程,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拟采用PPP(公私合营)投资模式,大量引入民间资本参与,以解决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椒江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