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挺过梅雨季吗? 杭城危旧房治理改造启动

17.06.2015  13:36

  6月14日,遵义9层危楼局部垮塌事件,再次引发我们对城市危旧房安全的担忧

  本报回访杭城部分危旧房发现,一年多过去了,不少住户仍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杭城危旧房能挺过梅雨季吗?

  我省启动城镇危旧房治理改造,力争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安全隐患

  尽管已经过去14个月,但发生在去年4月的奉化塌楼事件依然记忆犹新。

  而就在上周日,贵州遵义一栋9层危楼又发生局部垮塌事件,造成4死3伤。

  城市危旧房再一次面临着安全拷问,让我们不得不为这些危旧房的处境而担忧。

  近日,浙江省政府公布了全面推进城镇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的工作通知,要求力争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城镇危险住宅房屋治理改造。

  就在奉化塌楼事件发生后,本报第一时间对杭城部分危旧房进行了实地探访,发现了不少安全隐患,有关部门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改造方案。

  那么,转眼一年多过去了,这些住在危旧房里的居民还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吗?

  本报记者回访发现,部分危旧房由于种种原因,维修改造依然止步不前。随着梅雨季的到来,危旧房的不少居民仍无法放心地呆在家里,不时地担心着房屋会不会漏水,墙体的裂缝会不会继续加大。

  无论各方之间还存在什么难以沟通和解决的问题,在安全面前都不应再纠结,希望有关部门尽快采取相关措施,消除危旧房的安全隐患,让这些居民住得更放心。如果从大局出发,把个人的利益稍微放一放,可能也会使这一难题解决得顺利一些。

  去年4月,奉化塌楼事件后,住在杭州市皮市巷森仁里2号的住户代表阮先生给本报打来求助电话说,他们所栖身的这栋4层楼房,也被鉴定为C级危房。相关部门说原地加固,可住户想重建。“拉锯”了7年,双方意见一直没统一,33户人家依然住在危房里。

  一年多过去了,森仁里2号是否已经开始了危房维修工作?居民们何时能住进一个安全的家?昨天记者再次现场探访。

  灰黄破败的外墙、墙面上漏水的痕迹更为显眼,裸露在墙体外的混凝土钢筋也更多了……这幢建于1973年的危房,看上去和去年记者第一次造访时所见的相差无几,甚至有更严重的趋势。

  阮先生夫妇依然住在这里,他们为记者还原了这一年多来,为了这栋危房修缮问题,住户和相关部门的“拉锯”过程:听证会上,相关部门提供了两套全新的大修方案,此后社区对每户住户进行了“背对背”约谈。结果是,7户同意方案一,14户同意方案二,还有1户两个方案都同意,11户不同意。

  阮先生就是11户不同意的住户之一。“我家和2楼的202室现在都是33.6平方米,为什么在大修方案里,我家只增加到37平方米,而他家却增加到39平方米?”据阮先生所知,还有一户不同意的原因是,看到邻居家的大修方案里加了个小阳台,而自家没有。而这11户“不同意”的住户中,有6户目前还住在危房里。

  因为住户无法达成一致,上城区危改办又在去年7月10日拿出修改后的排危大修设计图纸。根据贴在单元楼门外的情况通报,这一次的方案有11户同意,10户“修改后同意”或“拟似同意”,10户以多种理由明确表态不同意。

  去年8月11日,社区又在单元楼门外贴了《森仁里2号住宅楼构成局部危房,紧急撤离人员的通知》。

  4家已经出租楼房的住户通知租户撤离,但原本就住在楼里的住户无人撤出。住户朱大伯就是在接到通知后,通知了租户搬离。但没想到9月15日他又被通知“不用撤离了”。“其实每个方案我都同意,但因为其他住户无法达成意见一致,就一直没法加固,真的急啊!”

  而从去年9月27日至今,相关部门和森仁里33户住户的沟通几乎中断。

  杭州市皮市巷森仁里2号:

  40多年的危旧房依然原样伫立

  各方的“拉锯战”仍在僵持中

  要说森仁里2号的修缮工作,最了解的要数杭州小营街道危改办的陈师傅。8年来,为了这幢危房的修缮,他已经数不清自己跑过多少趟住户家,跟其他职能部门反复沟通过多少回。

  去年8月,街道确实张贴过紧急撤离人员的通知,目的是为了腾空楼房,开展加固工作。“我们事先和各家各户沟通过,愿意补贴他们一部分过渡费。”陈师傅说,部分住户不同意修缮方案,坚持不肯撤离。而这毕竟是住户个人的房子,他们也无法采取强制搬离措施。但去年9月,街道并没有发出“不用撤离”的通知。“只是超过一个月后,部分居民一定要把房子租出去。我们虽然不赞同,但也没有一个能立刻实施的方案,所以也没辙。”

  在小营街道城建科的工作人员小唐看来,至今难以拿出可行性方案,是因为部分住户的要求已经超出“危改”要求。“例如他们要求把违建的面积算入建筑面积中,或把房间旁边的空地给他做房间等等。”

  街道能够实现的方案,并不能够满足所有住户的诉求。住户意见无法达成统一,不愿撤离,又导致加固工作迟迟无法开展。

  小营街道一直在寻求可行的新方案。经过多次讨论,反复和上城区建设局、危改办、加固公司论证结构、承载等方面的可能性后,目前有一个“特事特办”的新方案正在上报上级部门。

  “我们打算把原本应该一次完成的加固方案分为两三步实施。第一步先把公共区域的阳台和墙体加固好,排危的同时继续做住户工作。因为前几轮方案,部分住户认为利益分配不均而不同意。所以新方案就按原貌加固。”陈师傅说,森仁里2号的安全隐患的确比较大,在住户们长时间达不成统一的情况下,各职能部门出于安全考虑,都是“特事特办”的。“已经是梅雨季了,眼看台风季也要来了,这个危险点得快点排除啊。”

  回访

  部门说法

  “特事特办”的新方案正上报上级部门

  尽可能在梅雨季排除这个危险点

  长乐路20弄11幢的房屋,由两幢7层楼房组成,其中1-2单元的楼房和3单元楼房之间留有1米多宽的过道,供100多户人家出入,过道上方建有楼梯平台。

  居民周大伯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杭州石粉厂出资建造的宿舍楼,建于1996年,2000年,因西溪河道整治工程需要,杭州市河道整治建设中心从杭州石粉厂购买了这批房子用于居民安置。

  根据当初批复文件的复印件,长乐路20弄11幢1-2单元原来只规划建造3层楼房,后来加到了7层。

  住进去之后,居民才发现,这幢楼房有墙体表面开裂、临近3单元的楼梯平台挤压开裂、外墙面渗水等一系列情况,而最让人担惊受怕的,还是整幢房屋都向西南方向倾斜。

  昨天,在房屋6楼到7楼的楼梯转角处,记者看到,墙壁上仍有几个破洞,白色的石灰下还能看到砖块。

  ”当初这里只是粉刷了一下,没过多久都掉下来了。敲上去听听就知道,这墙壁里面都是空心的。“周大伯对记者说。

  杭城已进入梅雨季,这几天每天都要大雨。这幢楼房住在顶层7层的居民,因为天花板时常漏水,不得不自己出钱,给屋顶加装了一层白色的防水层。

   回访

  长乐路20弄11幢:

  为了不在梅雨季里出现屋顶漏水

  业主自己出钱给房顶加了防水层

  根据2013年10月浙江瑞邦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对该房屋进行现场勘验检测的报告,长乐路20弄11幢1-2单元的房屋,房屋危险性等级为C级,即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

  去年3月初,在杭州拱墅区住建局的督促协调下,根据原房屋原设计单位提出解除危险点的设计加固方案,房屋原施工单位省建工集团出资聘请了浙江天固建筑特种技术有限公司对这幢房屋实施了危险点加固。

  然而这次加固,许多居民并不满意,认为只是一次小修小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幢房屋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居民最担心的房屋倾斜,这幢房屋,仍需大修甚至推倒重建。

  街道、住建局和施工单位经过多次协商后,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改建方案:将这幢房屋每个单元两户人家中间的承重墙拆除后重做,从而起到房屋加固作用。

  然而这一方案也也因居民反对而不了了之。一位居民对记者说:“要把我们每单元两户中间的墙拆掉,那施工这段时间,我们28户人家住到哪里去?” 

 

 一年多过去了,森仁里2号危旧房依然伫立在原地。本报记者林云龙摄

  地下室地面已经做了防水加高处理。

  去年4月,有市民向本报反映:拱墅区大关南七苑2幢居民楼的墙体上有许多裂痕,地下室严重积水,已长达16年之久,最深时积水几乎快要没到膝盖。居民们很担心,常年的积水泡烂了地下室墙根,这样的房子还能不能放心住?

  回访

  大关南七苑2幢:

  每逢下雨就积水的地下室改造好了

  吃了16年“积水”苦头的居民终于松了口气

  昨天,记者再次来到大关南七苑2幢。居民们告诉记者,地下室变“水库”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大关南七苑2幢共有2个单元楼,都沿上塘河而建,其中1单元紧靠河道,而影响最严重的就是最靠东的1楼两户人家。

  昨天,住在1楼的韩大伯说:“我们吃了16年的苦头,现在情况终于好多了。”

  韩大伯领着记者走下一楼的小台阶,打开了地下室大门。如今的地下室,和记者在一年多前见到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地面、墙面都很干净。地下室地面已整体垫高了不少,墙根处也加砌了厚厚的一块,相当于把地面到墙壁下部都包了一层。

  像昨天这样的下雨天,整个地下室地面都是清清爽爽的,没有水迹。

  “地下室改造完快一年了,之前下过好几场大雨,所幸都没有再淹水了。”居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回访

  部门说法

  大关街道地下室渗水问题较多

  今年计划再维修一批“重灾区”

  杭州拱墅区住建局物管科主任科员王勇告诉记者,大关南七苑2幢地下室渗水维修工程从去年7月开始动工,一直到去年10月才竣工。

  “我们原先是想做一道防水处理,可等我们挖下去后,发现沉入地下的那一块是砖墙,按现在规范应该是混凝土墙,底板很薄,没有钢筋。上塘河水位一高,地下水就会从底板的缝隙里渗透过来。”王勇说。

  “这批房子是1998年的拆迁安置房,质量确实不好。”王勇说,“不过,房屋安全鉴定专业机构曾做过检测,鉴定对主体结构没有影响,不属于危房。但该房本身有一定缺陷,存在地下室底板渗水及墙体受潮等问题。”

  之后,拱墅区住建局再次请专家来设计评估,决定在防水处理外,多加一道加固处理。“主要是把地面加了25厘米厚的双面钢筋混凝土,以保持承重墙干燥,弥补原来的建造缺陷。”

  “大关街道旁边有上塘河、胜利河和红建河,地下室渗水问题比较多。大关南七苑2幢最靠近上塘河,问题也最严重,如今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证明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大关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员何林宝说,“接下来还有较严重的25幢要处理,希望有关部门在资金和计划上尽快安排。”

记者 纪驭亚 霍翟羿 钱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