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 桐庐创新“3×3”治水模式,实现全域可游泳
桐庐创新“3×3”治水模式,实现全域可游泳 河道有人监管有人认养 |
◆周兆木 应兆丹 仇斐菲 浙江省桐庐县在实现“全域可游泳”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河道水质及创新长效管理方式为目标,以水质巩固提升、河道生态美化、长效固本强基为重点,开启了“党、群、企”三类群体全面参与“巡、认、护”三种方式的河道管理模式,以“3×3”特有模式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治水的巨大作用。 目前,全县83条主要河道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其中Ⅰ~Ⅱ类水质河道数量基本维持70%以上。 以巡为基 推进河道管理常态化 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桐庐县在明确95位党政河长的基础上,设立了224位村级河道段长和对应的“河道警长”以及1100余名河道保洁人员,确保每条河道有人管。 “我们要求全县所有河长按照县级河长每半月一巡、乡镇级河长每周一巡、村级段长每3天~5天一巡的制度开展河道巡视工作,河道保洁员每天巡查河道两次并及时清理漂浮物和垃圾等,实现‘一段一管理一保洁’的运作模式。”桐庐县治水办综合组组长葛丹介绍说,“河长以日志的形式及时登记问题督促整改,并且充分利用‘杭州河道水质’APP及时接收、处理群众投诉,同时开展后续跟踪回访。此外,还单设了河道警长,负责全面收集掌握排污点等情报信息,严厉打击涉水违法犯罪。” 桐庐县还公开聘请了92位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环保人士无偿担任“民间河长”。 作为民间力量代表,民间河长主要负责河道管理、巡查走访等工作,并重点开展监督检查,为河道管理加上“第三道保险”。 2015年,通过民间河长发现和解决各类涉水问题180余件,收集相关建议50余条。 以认为先 探索河道管理新招式 2014年初,桐庐县以社会参与、自愿认筹、留本返还、收益捐赠为原则设立“五水共治”生态公益金,全县1万多名涵盖机关、教育、金融、医疗等各行各业人士以及300多家企业积极参与认筹,总认筹额达1.27亿元。两年来,通过“返本捐息”运作模式已将2400万元公益金专项用于城镇、农村供水安全项目和重点区块截污纳管项目,惠及了11万农村人口以及县城、中心镇绝大多数居民。 同时,桐庐县桐君街道商会与街道以“自愿认养、互相监督”为原则创新推出“认养河道”模式,以无偿提供认养经费的形式认养河道保洁工作。 “你看,这就是双溪,现在由桐君商会出资4万元认养,还有一条麻蓬溪也由桐君商会认养,目前双溪的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周边生态环境良好,成了附近居民很好的休闲场所。”桐君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华志毅介绍说。 此外,在桐庐县百江镇还创新推出了河流分段承包认领制,通过竞标方式找河长。竞标河长在缴纳一定的承包款和保证金后就可以拥有竞标河段的渔业捕捞权,同时需要承担河道的保洁工作。通过前期运作,百江镇已累计创收约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河道建设。目前这种全新的竞标河长模式已逐步在桐庐全县范围内推广。 以护为本 掀起河道管理总动员 今年3月,桐庐县钟山乡举行巾帼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 钟山乡副乡长毛晓红介绍道:“这次我们乡一共成立了11支服务队,主要为了借助妇女的力量更好地开展‘五水共治’、‘河长制’、垃圾分类、美丽庭院等重点工作。下一步我们还将分批组织妇女到各个行政村去开展各类护水环保活动,为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打好群众基础。” 据悉,桐庐县以青年、妇女、学生等志愿者为主的巾帼志愿队、护水小卫士等团体都踊跃参与治水护水,开展了“流动雷锋车—治水专车进农村”、“小禹治水体验夏令营”以及垃圾分类宣传、河道保洁等一系列治水活动。 同时,桐庐县还依托已全覆盖的基层走亲网格,全面建成以3万多名党员为主的护水网络,以党员活动日等为载体,联合人大、政协等监督力量,开展大大小小“五水共治”主题活动千余次。此外,桐庐县村级环保协会等村民团体代表也积极配合开展环境信息调研和督查、环境科普等宣传活动和公益活动。 据了解,截至2016年3月,桐庐县Ⅰ~Ⅱ类水质河道数量已达69条。下一步,桐庐县将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扎实推进各项治水工作,凝聚更大合力,稳定并提升Ⅰ~Ⅱ类水质,使Ⅰ~Ⅱ类水质占比与2015年相比再提高5个百分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