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开展智慧助残工作——精细化服务 信息化推动 社会化融入

15.05.2015  13:34

近年来,桐乡市在成功创建“浙江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的基础上,坚持以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导向,健全机制,创新载体,在深化残疾人康复服务,创新助残信息平台、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做法如下:

一、精细化服务,实现康复专业化。

一是关爱重度残疾儿童,开启“1+1康教一体化”模式。桐乡市自2011年9月开始全面铺开送教上门工作以来,三残儿童的入学率超过98%,基本达到普通儿童少年教育水平,截至目前,2015年该市共累计送教上门140余人次。近日,市残联与市康慈医院、市康复医院联合,组织专业康复医生对全市66名送教对象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筛查,整个活动将于5月底结束。根据筛查结果将对残疾孩子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和护理方案,并与市特教学校实行信息共享,在文化送教的基础上,增加专业的康复送教服务,实现康复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让残疾儿童在最佳康复年龄段得到及时的康复治疗。

二是探索肢体康复新模式,实施康复前移政策。因心脑血管疾病、工伤、交通事故、脑性瘫痪、脑外伤等原因,近三年桐乡市每年新增1000余人持证残疾人。目前我市有各类残疾人4.2万多人,其中持证残疾人1.7万余人,而肢体残疾人占比高达62%。此类肢体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康复治疗的需求。为此该市开创康复补助先例,加强残疾预防,率先出台《在全市开展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补助政策前移的实施办法(试行)》政策,对入住市残联托养康复中心训练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最高限额6000元)的康复补助,真正实现了康复服务前移。截至目前,共有90人(次)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与训练。

三是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实现康复服务便利化。桐乡市于2013年初把市残联综合服务中心内康复服务功能与市卫生局下属康复医院进行资源整合,成立桐乡市残联托养康复中心,这是嘉兴市范围内唯一一家专业的康复机构。目前,中心已开放床位104张,拥有一支由56人组成的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康复团队,其“康复医学科”已被列入“桐乡市2012—2020年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加以重点扶持。近几年,中心又先后投入500余万资金,对康复医疗和康复器材进行了补充更新,基本达到了配置标准化、功能全面化的要求。截至目前,已为全市有康复需求的152名肢体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训练、家庭护理等康复技术指导。同时,该市还建立了13个镇(街道、区)康复中心,176个村(社区)康复站(点),共同构筑起了“二十分钟康复圈”,为广大残疾群众提供了就近方便的专业服务。

二、信息化推动,实现助残网络化。

一是抓拓展,开发“残疾人就业管理系统”。针对《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尚未开发残疾人就业管理功能和年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面广量大、用人单位有关数据审核难度大的实际,市残联联合地税、国税、民政三个部门共同研发了“残疾人就业管理系统”。将全市17000余名持证残疾人、所有用人单位、全部福利企业信息纳入系统管理,实现了信息实时更新、相关数据自动比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享受全部网上审核。该系统填补了省内空白,大大缩短了企业信息、残疾人信息的审核时间,节约了征缴成本,减轻了企业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抓整合,搭建“扶残助残爱心工作平台”。桐乡市高度重视资源整合,积极将助残信息数据和“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和 “浙江省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系统”相整合,搭建了“扶残助残爱心工作平台”,并实现了这三个操作系统的“三网合一”。实现了持证残疾人档案管理系统、康复管理系统、社会保障管理子系统、社会服务管理子系统、残疾人信息管理子系统等信息的一站式查询。同时,把平台覆盖到全市所有村(社区)残协组织,残疾人可以在家门口的村(社区)申请到各级的政策补助。

三是强管理,做好残疾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桐乡市残联专门成立了信息科,配备了3名信息专职人员,及时掌握和更新残疾人动态数据资料。并实行分级审核审批制度,由村(社区)申报、镇(街道)初审、市残联审核审批的程序。就系统使用的权限分配、数据传递的保密事项等专门作出规定。市残联分别与有关部门签订了有关残疾人个人信息保密协议,与镇(街道)残联、村(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也分别签订了保密协议,与每一名使用操作系统的人员全部签订保密承诺书,在制度上保障了个人信息的安全,较好地解决了个人信息运用中的安全保密问题。

三、社会化融入,实现助残大众化

一是无障碍环境建设在提升。桐乡市成立了由市政府办、残联等13个部门参加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稳步推进无障碍建设。目前,全市已完成城市主要道路盲道铺设7万多米;中心城区公共场所旅游景点等划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30多个;市区公共厕所、公共服务机构和大型购物场所等都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同时,我市积极推进残疾人宜居家庭—家居环境(无障碍进家庭)工程,已完成改造户300多家,是计划数的150%以上,共向322名残疾人免费赠送各类辅助器具437台(件),投入经费16万元。

二是扶残助残爱心品牌在深化。桐乡市被省政府命名为第二批“浙江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石门镇等6个镇被嘉兴市政府命名为“嘉兴市扶残助残爱心镇(街道)”;市本级扶残助残爱心村(社区)创建数已达151个。2012年该市启动“桐乡市首届爱心家庭”的评选工作,10户家庭获得桐乡市首届“扶残助残爱心家庭”荣誉称号;2013年开展“桐乡市第三届自强模范”评选活动,共计10人获得荣誉称号;2014年启动桐乡市“扶残助残爱心单位”和桐乡市“扶残助残爱心人士”评选活动,共计8个单位和8名个人受表彰。通过系列创建活动,提升了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水平,推动了扶残助残社会风尚的氛围营造。

三是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在兴起。桐乡市推出《基层残联承办残疾人文体活动给予资助的办法(试行)》,给予最高一万元的经费资助,2014年共有13个镇(街道、区)举办各具特色的残疾人文体活动14场次,参与活动残疾人500多名。并积极选送优秀残疾人文艺作品参加了嘉兴市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迎检作品展,其中残疾人王永潮的2幅14米长卷《岁时风情》和《江南农耕桑织图》,得到了中残联和省、市残联领导的高度评价。组团参加“嘉兴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该市25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6个大项74个小项的比赛,取得39金15银3铜、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创该市残联在上级运动会上最好成绩。9名运动员还代表嘉兴参加了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再创佳绩,获得4金2银3铜的好成绩。特别是残疾人运动员孟国芬,在韩国仁川第17届亚残会上获得1枚金牌,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勇夺4金,为祖国和家乡赢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