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购物中心去百货 品牌集合店跑马圈地
“湖滨in77新开了不少品牌集合店,看起来都潮潮的。”昨日,张小姐趁着午休的空当,约小姐妹在商场里消磨时间。“我们90后就是喜欢有个性的事物,这几家店挺符合我们口味的。”张小姐说。
近些年新开业的购物中心里总少不了品牌集合店的身影。这些集合店以买手店和设计师集成店为主,它们更偏爱新潮、超前的商品,主要瞄准年轻的时尚达人。
这些品牌集合店不仅纷纷出现在各个购物中心,也频频亮相于户外运动、儿童业态等领域;而另一方面,“Mall中百货”频亮“红灯”,这些现象正预示着购物中心业态的转变。业内普遍认为,品牌集合店将取代单一的百货,和快时尚、人气餐饮、儿童业态共同构成购物中心业态组合的新模式。
标榜潮流、个性的品牌集合店兴起
记者在新开业的湖滨in77 B区看到,除了特色主题餐厅, it、D2C、C.P.U等品牌集合店是最大的亮点。记者向柜员了解到,这些集合店有不少是杭州首家。店内普遍拥有十余种品牌,有些店甚至超过40种。
品牌集合店也称为“品牌概念店”,即在一家统一名字的店面里,汇集多个品牌的当季新品。货品种类并不限定于某个类别,涵盖了服装、鞋、包、首饰、手表等多个品种。
近几年,新开业的购物中心或是整修后的百货商店内,都少不了品牌集合店的身影。例如整修后的银泰武林总店,新增了孚马、IN Collection等买手店。去年开业的西溪印象城、城西银泰城以及今年新开业的天虹购物中心内,都有多家品牌集合店入驻。
“其实,以前集合店都开在杭州大厦、万象城这类比较高端的购物中心,而且以奢侈品集合店为主。”某商场工作人员说。而现在,品牌集合店纷纷在各个购物中心、百货店内跑马圈地。记者观察到,绝大多数的品牌集合店更偏爱新潮、超前的商品,主力消费人群为前卫、个性的年轻时尚达人,价格也较为适中,符合新锐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高效益低成本 运作模式类似快时尚
在服装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增加客流量,是品牌店一直在摸索的。相较于商场内的单品牌店,集合店具有较强的优势。
据调研显示,客人在单品牌店铺逗留的时间并不长,但在集合店里,客人停留的时间是单品牌店的3倍。另外,集合店模式能够使店内每平方米的租金压力、人员成本减少,大约比单品牌店下降15%,而销售额却能增加很多。
设计时尚、优质平价、限量发售,品牌集合店的运作模式和当下炙手可热的快时尚品牌有相似之处。
“大部分的设计师集成店、买手店,都是看中年轻人这块市场。”一家集合店负责人朱店长说,“这些年轻人具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偏好尝试新奇、潮流的产品和服务。集合店的货品紧跟前沿的时尚趋势,同时又非常符合他们的消费能力。”
符合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之余,品牌集合店还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购物体验。杭州有一家运动品牌集合店,甚至在店内设立运动体验区,开出运动会所,陈设了塑胶跑道、攀岩设施,力图唤醒顾客的运动神经。该店经理表示,电商冲击对运动品牌影响很大,单纯销售运动品牌,商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过多品牌抱团、开展体验活动,一方面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服务质量。
“提供一站式的购物体验,这是集合店最大的卖点。”朱店长表示,“另外集合店的货品都是由公司的专职买手在世界各地选购而来,店内还配有能够提供专业建议的导购员。这些是一般的品牌店和电商无法匹敌的。”
或取代“Mall中百货” 成为新商业模式
在零售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无论是百货商场还是购物中心,都在变着法子吸引顾客。举办展览,引入时尚创意餐厅,服装店跨界咖啡馆……商场的种种行为意图只在于聚人气。
“可以说,在不断地受电商冲击,零售业每况愈下的大环境下,商场里几乎所有业态都在调整。”曾是杭州某商场负责人的曾先生说,“和单品牌店相比,买手店、设计师集成店更容易吸引客源,这和餐厅玩创意、服装跨界其实是一个道理。”
品牌集合店既聚人气又吸金。对于购物中心而言,它未来的想象空间则更大。
购物中心与百货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谐共处”,许多购物中心也屡试不爽。例如万象城的NOVO,城西银泰城的银泰百货。但近年来,不少购物中心的百货主力店频频亮起了“红灯”。近日,万象城的尚泰百货宣布在12月1日停止营业。
曾经的主力店,“Mall中百货”如今面临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
“尚泰百货的撤出不是个例。据我所知,国内没几个‘Mall中百货’生存得好的,大家都在死撑着。”一位零售业内人士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定位问题。试想,顾客在购物中心就能买到的品牌,为什么还要去百货呢?毕竟主营零售的百货,远不如吃喝玩乐样样齐全的购物中心来得更有吸引力。”
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引进集合店的好处要远大于传统百货。集合店就相当于主题区,在某一品类放大了其选择性,并能形成多个亮点,这样既避免了和传统百货店业态重叠,同时又让品牌的丰富度变得更高。“通常由两三百个品牌构成的ShoppingMall,充分把集合店的概念引入后,就有可能形成两三百个集合店,单品牌的总数就有可能变成了两三千,呈现放大的趋势。”曾先生说,另一方面,品牌集合店的商品多为买手操盘,可以保持充分的差异性,且能与购物中心的总体定位趋向一致,避免了“千店一面”的现象,有效地提升了品牌结构的丰满度。
事实上,品牌集合店兴起的背后正预示着购物中心业态组合的变化。早期的购物中心是“百货+院线”的单一模式。随着商业逐步发展,消费者品牌意识不断加强,新的业态组合正在不断成熟。
“购物中心去百货化是必然的趋势。”某资深业内人士分析,未来的购物中心会逐渐演变成‘快时尚+品牌集合店+人气餐饮+儿童业态’的新格局。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品牌集合店不仅可以提升客流量,而且租金收益也会比较高。
“事实上,除了服饰业,集合店的模式还普遍存在于户外运动、儿童业态等行业,比方说迪卡侬、正格运动、玩具反斗城。毋庸置疑,这种商业模式正在百货、购物中心和卖场中兴起。”该业内人士说。
(都市快报 见习记者 王潇潇 漫画 连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