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茶二代”玩着玩着就把生意做大了

23.05.2016  10:20

  本月初,2016中国国际茶博会在杭州召开,会上有一个共识,中国茶产业结构特别是消费端偏成熟化,35-60岁为主要消费人群。而现在,无论线上还是实体消费,年轻化群体与日俱增,越来越多90后人群开始饮茶、了解茶文化。

  在杭州西湖区,就有这么一批爱茶,而且还从事茶产业的年轻人。灵隐村80后茶二代陈敏一个人一季能卖出5000斤西湖龙井茶,是上一辈的10倍;外桐坞村的90后茶二代李强放弃IT行业的高薪,回村做起村官,还探索出“旅游+龙井茶”的新路子。

   [茶二代样本]

   80后·情怀老字号的后生开起民宿

  “我是有茶业情结的,家里祖祖辈辈都是茶农,我13岁就开始学习采茶、炒茶”,杭州“茶二代”陈敏今年31岁。

  过去,灵隐村几乎家家是茶农,后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转做第三产业。村里像陈敏这样坚持做茶的年轻人,已经寥寥无几。陈敏说,家里有一块百年老招牌,书写着自家老字号茶品牌“陈七房”。父辈们相传,陈氏制茶技艺可追溯到清朝年间,老字号源于爷爷的爷爷在陈家排行老七,传到他这里已是第五代。

  出身茶农世家,陈敏十五六岁就跟着父辈们学做茶生意。那时候,家里种的西湖龙井茶,一年只能产100-200斤,自产自销,卖给上门来收茶的茶商,或者直接上门买茶的熟客,价钱卖得不高。

  后来,亦农亦商的茶二代陈敏开始思考经营理念,自己从村里收茶,严格把关茶叶质量,并拓展销售渠道。除了传统的茶商渠道、百年老字号品牌,以及现在流行的微信、微商,陈敏7年前就在村里开了家民宿,还在民宿里卖茶叶。“我会在民宿里摆放茶叶样品,把老朋友、客户带到民宿里喝茶,宣传茶文化,很多生意是在民宿里谈成的。”

  “现在父辈们只管生产,我主要做经营,年产值至少是父辈们的10倍。”只做一季春茶,陈敏一年能卖出3000-5000斤龙井茶,销售额在数百万元以上。

   90后·势能辞掉IT工作当村干部搞旅游卖茶叶

  西湖区转塘街道的外桐坞村青山环抱,拥有茶园、工作室、纪念馆、展览馆、文艺咖啡店、民宿等大批现代设施,从前的茶产业村,如今是一个国家3A级旅游景点,90后村干部李强是村里的“茶二代”。

  父母是外桐坞村的世代茶农,李强是土生土长的茶二代。2013年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进入IT行业,看到“龙坞茶镇”和村里旅游业的发展潜力,1年多后,李强果断辞去收入还不错的工作,回到村里当起村主任助理。“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经常接待全国各地的游客。”

  “外桐坞村总共有520亩左右茶园,我家茶地3亩多,今年我家产的春茶全部是我卖出去的。”作为新一代茶农,李强的思维明显活络很多,微信朋友圈、朋友的工作室和民宿,甚至是网上做微商的批发商,都是他的销售渠道。

(本文来源:都市快报     责任编辑:吴红梅)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