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档案局将举办“外国人与老杭州”主题展 百年前的杭州湖滨已是繁华风雅之地

12.08.2016  19:10

大约百年前的西湖新游船码头

新剧院内景(具体是何剧院照片主人没有注明)

路边,理发师在为顾客剃头、刮脸和掏耳朵

新市场街景

(百年前的杭州新市场原为清朝旗营,

在现今的位置约为东到青年路、岳王路一线,西至湖滨路,南至开元路,北至庆春路。)

    与西湖一步之遥的杭州湖滨区块从来不缺人气,这里商场林立,游人如织。

    那么百年前这里究竟是什么模样呢?

    再过几天,杭州市档案局(馆)将主办名为“外国人与老杭州”的主题展,展出一批从美国、欧洲征集而来的图像资料,包括甘博等老外掌镜的黑白老照片,不少还是首次曝光。这其中,有一组拍摄于1915年左右的照片,定格了百年前老杭州正在兴起的“新市场”。拆了旗营,建了新市场东坡路、延安路、平海路就是那会儿建的

    负责此次展览的杭州师范大学周东华教授告诉记者,照片收集于明尼苏达大学,源于当年名叫狄尔耐的美国人的相册(狄尔耐曾是杭州基督教青年会干事)。

    根据照片的文字记录,照片里,不少工人正在捡拾倒塌城墙的石头铺设新马路,有一张照片上,还有一台修路的蒸汽压路机。这倒塌的城墙呢,其实就是当时拆掉的旗营的城墙。

    老杭州都知道,当年西湖边湖滨这一带都是旗营。八旗驻防制是清朝的一种军事部署,历时有二百六十多年,而杭州是清朝最先派驻八旗驻防营的城市之一。

    旗营的范围真不小,东至今青年路、惠兴路、岳王路一线,南至今开元路,西至今湖滨路,北至庆春路,圈了1430多亩地。好些西湖边的景致一股脑都被圈了进去。

    据说,那会儿普通人要欣赏西湖的景致,最方便是从涌金门出入,但要穿过整个旗营。如果想要夜游西湖,就必须等到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八日。平日里一到天黑营门就关闭,这一天是观音诞辰前夕,旗营会整夜开放。

    但无论何时想要经过旗营去游湖,都需经过旗营士兵的盘查。所以,那时候的大部分百姓宁可从北绕过钱塘门或从南绕过清波门去游览西湖。

    辛亥革命后,旗营被拆,这一地区定名为“新市场”,希望通过对这一地区土地的标卖和规划,建商业新区,对“旧旗营”进行完全改造。

    要建商业新区,修路是首要任务。1912年至1927年间,新市场的马路被规划成棋盘状,纵横交错。比如延龄路(今延安路)、平海路,或是依据名人之名而来的东坡路、岳王路等等。新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中心周边洋房别墅的住户大都身份不凡

    黑白照片里,有几张记录的是新市场区块,比如新剧院、新大街的模样,还有新的西湖游船码头。从照片里可以看出来,新剧院还在新建当中,新大街也只是初具雏形。

    “紧邻西湖,当时政府又规划了新公园,加上道路修好后交通便利,游人多了,人气旺了,慢慢地吸引了大量商家进驻。”周东华教授说,1928年至1934年间,在新市场地区进行工商业登记的经营者几乎每月都有,根据已有的资料进行统计,营业者达到数百家之多。

    “当时,清河坊大街与望仙桥大街交叉的十字路口是最繁荣的商业区,响当当的名牌包括孔凤春、张小泉、胡庆余堂都在这里开店。后来到了20世纪30年代,这一区块的店铺大多在新市场新开了分店,有的则是完全迁至新市场,可见新市场的繁华。”周东华说,当时新市场里还有许多饭店、旅馆,比如湖滨路68号的西湖饭店等。

    新市场愈见繁荣,又是西湖边的黄金地段,周边的房子自然水涨船高。当时旁边出现了许多“白领公寓”、独栋的别墅洋房,不少热门楼盘现在还在,比如因靠近西湖边而得名的湖边邨,比如前不久刚刚完成提升改造的思鑫坊。而当时能够入住到这里的住户也大都身份不凡,官员、律师、医生等中产阶级,还有画家、作家等。街边剃头、刮脸、掏耳朵黑白照片里那些生动有趣的琐碎日常

    有意思的是,这组黑白照片还记录了不少当时杭城百姓的琐碎日常。在外国人的镜头里,鲜活而写实。

    比如一组照片,记录的是街边,理发师傅在为顾客剃头、刮脸的,还有掏耳朵。

    还有张照片,则展示了当时的一次消防演练。照片中的消防员们统一着装,还有各种消防工具,“城中消防队”5个字特别显眼。当时房子多以木结构为主,防火非常重要。

    当然,既然是老外镜头下的杭州,自然少不了外国友人的身影,灵隐寺、宝石山,外国友人们也都留下了“到此一游”的经典照片呢。

    (感谢杭州师范大学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周东华教授提供文字及图片材料)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王丽 通讯员 葛程思        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