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拟对社会办老年配餐进行补助
时报开展“敲门行动”期间,一位省人大代表曾表示,现在老人最关心的就是吃饭、生病、寂寞,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很多养老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而其中,吃饭问题最大。
记者近日调查了解到,对这个问题,杭州目前采用的是老年配餐的形式,并在全市进行推广。不过令人费解的是,配餐服务市场需求大,政府也有一定的支持,但老年配餐服务的推广率不但不高,而且前进很困难。
昨天(28日),杭州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就有完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的措施。那么,它能真正解决此前出现的种种问题吗?
案
例
开展1年多的老年配餐服务停了
上月9号,西溪街道求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张。这个有28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房里设备齐全,有老年活动室、照料中心等,唯独缺了一个吃饭的地方。
“这幢小房子距离居民楼近,闲置多年。最近,房子被社区收回重新启用,我们本打算把配餐点放在这里,不过居民不同意。”求智社区负责这块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员一说起这个就很无奈。
据了解,求智社区老年配餐服务已开展1年多了,以前是请社区附近的一家餐馆烧菜,社区负责把烧好的菜送到老人家中,“那时候得配备专门的送餐人员,虽然麻烦但一直在开展,现在有专门的场地了,配餐服务反而进行不下去了。”
为什么?居民说是担心油烟影响环境,所以社区在征求意见时,多数人不同意,才让这项服务夭折了。
记者在照料中心看到,这里有专门的厨房和吃饭的餐桌,就是没有厨具。社区调解无果后,老年配餐服务就这么停滞不前了,社区原先十多位享受配餐服务的老人如今只能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了。今年81岁的韩奶奶对此很无奈:“自己行动不便,以前还有饭菜送过来,花不了多少钱就能吃上,现在只能自己烧了。”
如今,社区志愿者会帮这些老人买菜,有时候也会搭把手给老人烧饭,但这样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调
查
本是“香饽饽”为何举步维艰
A
老人参与度不高配餐服务遭遇运营难
为老人解决吃饭问题,是政府为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这项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参与的老人却非常少。而不少社区开展老年配餐服务不久,就遭遇了运营艰难的问题。
“开销大,虽然是公益组织在做,但确实快扛不下去了。”吴山路社区主任王杭快人快语。
吴山路社区的老年配餐服务目前由一公益组织在做,除了吴山路社区,该组织还承担了东坡路和岳王路的配餐服务,配餐服务点就设在吴山路社区的老年食堂内。“我们社区符合送餐条件的老人就有1000多人,不过目前每天固定需要送餐服务的就二十几人,三个社区加起来才五十多人。”王杭说。
由于订餐的老人少,让老年配餐工作开展起来颇为吃力,“工作人员几乎把社区符合条件的老人电话打遍了,但观望的老人居多,真是四处‘化缘’呀。”王杭开玩笑说。
记者了解到,杭州每个区养老配餐服务各有特点,如补贴、开展形式都有所不同,但效果差不了多少。西湖区的西溪街道开展老年配餐服务2年多了,形成固定需求的老人满打满算才200多人,而符合条件的有近2000人。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城区。上城区南星街道8月1日开始为整个街道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配餐服务,9000多个老人,订餐的才100多份。记者调查发现,以社区为单位,每天固定提供配餐服务的老人,占到总需求的10%已经非常不错了。
B
维持日常开支都难第三方没了积极性
老年人对吃饭的需求很大,老年配餐服务却为何不温不火?为老人配送餐到底是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
“每天三个菜,其中一个荤菜、一个半荤素菜、一个蔬菜,外加花卷、刀切、小蛋糕等点心,共有30多个品种,价格分为8元、10元两种。”杭帮菜负责老人配餐的办公室副主任周国强说,除了每天要有专门的厨师为老人烧菜,花样还得换着来。
杭帮菜目前负责为南星街道100多位老人提供配餐服务,“要盈利至少得500份以上,现在只是勉强不亏,只能说是把杭帮菜的牌子推广到老百姓家里去。”周国强说,配餐服务没有形成规模,是发展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
“区里刚给我们批了6万元运转资金,总算可以维持下来,但明年怎么搞,还不知道。”王杭负责老人配餐这块工作,对工作推进困难他深有体会。他指着老年食堂外的一堵墙说,“我们目前的方案是把这墙打通,搞点副业,也向路人提供配餐以维持日常开支。”
而第三方参与配餐服务,目前遇到的难题不是能不能赚钱的问题,而是怎么去维持日常开支,这让第三方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C
老年人消费观念与市场需求成了矛盾
记者采访中发现,无论哪种配餐形式都遇到了相同问题:老年人的饭不好做。
“辣椒还要少点”“最好能单份打菜”“最好清淡点”……王杭拿出老人们提的意见,“虽然我们在不断完善,尽量做到让每位老人满意,但众口难调呀。”
“不少老年人身体有毛病,有忌口,但我们设计菜单时不可能为一两个老人服务,另外配餐送到老人家里有一段时间,菜的口味比刚出锅时会差很多,这也是老人们经常抱怨的。”王杭说,计划明年老年配餐服务尝试让老人们自己来挑菜,“这样吃的话会新鲜点儿。”
“也有观念问题。很多老人都节俭,菜价已经很便宜,他们还是舍不得上食堂就餐,宁肯自己在家里有一顿没一顿地吃,这导致消费群体远远不够。”吴国强说。
家住在孩儿巷的陈奶奶今年83岁了,她一个星期会有2-3次需求配餐服务,“有些菜我不爱吃,订餐前会看看菜单,满意的话才会预定。”像陈奶奶这样的老人不少,或觉得菜品不合口味,或觉得贵,或认为麻烦。老人们和提供配餐服务机构之间的“博弈”,让原本非常大的需求压缩了不少。
●最新举措
杭州拟对社会办老年配餐
给予补助
老年配餐市场的蛋糕其实很大。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杭州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26.49万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18.79万人。老年人口增多,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数字也在不断攀升,尤其是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老人的数量增加,势必带来巨大的社会服务需求。
但谁来办食堂?这是在开展老年人送餐服务中问得最多的问题。昨天,杭州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虽然还只是征求意见稿,但我们从中看到了杭州力图解决老年人就餐问题的决心。
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杭州要对老年食堂实行跨社区资源整合,因地制宜布点老年食堂和助餐点,确保老年食堂服务功能能覆盖所有社区。每个街道至少要建一所配送餐中心,重点为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
鼓励社会餐饮企业兴办老年食堂、设立老年餐桌,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选择有能力的社会餐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满足老年人更多元的就餐要求。
对不少社区、第三方提出的因资金受限导致老年配餐推行艰难的问题,征求意见稿也给出了办法: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补助支持制度。市财政要对主城区新建老年食堂按照建设面积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对已经建成且运行良好的老年食堂给予一定的运营补助;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规范的政府采购方式,在一定服务半径内承接老年就餐和配送餐服务的社会餐饮企业,根据实际的就餐老年人数给予适当补助。(记者 叶锡挺 丛杨 文 王昊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