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天长小学:课程走向融合走向生活化

20.04.2015  10:20

    编者按:让每个学生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人人成才,这才是教育本源意义上的真正公平。深化义务教育课改,目前杭州有十个试点学校,分别为杭州天长小学、杭六中、长江实验小学、天杭教育集团、学军小学、杭十三中、江南实验学校、杭州经济开发区江湾小学、余杭区运河学校、淳安县姜家镇中心小学。

    未来中小学的课堂究竟会有什么变化?且看学堂君的走访。

    资料图

    今年9月,杭州市天长小学将启用新课表。

    在新课表里,课程的形态会更丰富,课程的整合力度也会更大。

    走班的形式更丰富

    在正在设计的新课表中,课程的形态更丰富了。

    课程不再是传统的40分钟了,有了长短课。短课是20分钟、35分钟,长课可能是50分钟、1个小时。比如,一堂英语交流课FACE TO FACE,就是20分钟的短课,老师和每个学生进行几分钟的对话。而一年级已经在实践的“数学实验课”,就是1个小时的长课。

    天长小学一直在做差异教育,原有的校本课程已相当“丰盛”。如果说现在的社团课是以“内容”分类走班,以后,走班的形式更丰富——不单分内容,而且分类型、分层次。

    比如一个孩子参加了体育社团,当下的体育社团可能就是篮球,但他可能对篮球不“感冒”,但对足球很感兴趣,在以后,体育课程群下的各种课程类型更多,可以满足他。再比如,一个几十人的社团,学生的差距会比较大,以后老师也会分层次教学,更关照到每个孩子的发展。

    走班的形式更丰富,提供了孩子更多的选择,也需要学校有足够的场地、师资。

    校园里每样东西都可能成为孩子学习的资源

    下半年,天长小学将启用东坡路校区。

    在校园里,会有一个特别的水表,它是裸露在外的,方便孩子们随时来个“亲密接触”。这个水表,是学校的一个精心设计。孩子们可以每周来看一次水表,一两个月后算算学校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用了多少水。或者只是在某一天的早晨、中午、傍晚分别观察,看看哪个时间段用水量最大。

    “不同的观察法,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个时候的学习是自发的,孩子们会出于好奇、兴趣去学。这是很理想的学习状态。”副校长庞科军说,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在课堂里的“正式”的学习,但这种“非正式”的学习,有时候会收获更多。“可能就能弥补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会变得主动。

    在东坡路新校区,学校很注意校园环境的创设,“重设”孩子们学习的空间。镶嵌在校园里的每个东西,都会成为孩子学习的资源。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记者 金丹丹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