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杭州城市国际化”发展论坛昨举行

25.04.2016  12:02

2016杭州城市国际化”发展论坛,昨天在钱江新城市民中心举办,主办方杭州市规划局邀请了多名国内规划建设领域知名专家和省内产业经济领域专家参加。

杭州的城市国际化

应首先在休闲、旅游和会展领域获得突破

城市国际化一直是杭州发展的目标,近几年,各项国际化会议和国际性赛事相继落户杭州,杭州的城市设施正在飞速完善,环境也在不断提升,可仅凭这些想迈入国际化一流都市,明显是不够的。

昨天的论坛上,多位专家围绕如何让杭州成为“走向全球的创新活力之城”进行了探讨。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教授认为,杭州的资源条件,以及杭州在中国城市体系及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地位,决定杭州天然地不适宜将自己打造成为全能型的国际化名城,如纽约、东京、伦敦、巴黎、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城市,杭州的城市国际化应该首先在休闲、旅游和会展领域获得突破,进而逐渐延伸到其他领域。

打造休闲和旅游的结合体,杭州最近又有动作。从杭州市规划局了解到,西湖边仁和饭店附近,湖滨银泰三期正在萌芽。

该地块与目前开发的湖滨银泰几乎无缝对接。据规划,地块总建筑面积26456平方米,除保留建筑外,地下两层与地上的三层均为商业,地下3层则是停车库,这也意味着,传说中的湖滨银泰三期真的要来了。

尽管目前还不知道这里会建成什么样、进驻哪些品牌,但是西湖边肯定是又多了一个吃喝逛玩的地方,杭州在休闲旅游相结合的这条道路上,更进了一步。

实现绿色交通

要学会规范人的交通行为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陆化普所长认为,一个城市,走向国际化过程中的交通发展目标,必须是绿色、智慧、人文一体化的交通。

陆化普所长说,要想减少一个城市的交通压力,就必须创建生态城市单元,也就是有着完整功能配置的混合型城市区域。

杭州目前大力发展的钱江新城、良渚、临平、仓前等区域,正朝着这样的生态单元在发展,将一般住宅,工作区,绿地公园以及公共设施,包括购物中心、银行邮政、运动场馆、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交通车站等配套设施一网打尽。

如果能很好地规范人的交通行为,在缓解拥堵、提高安全水平和实现智能化的过程中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可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提高交通秩序水平,完善交通工程设施,例如人行道、发展末端交通,在地铁、火车站、公交站等交通要道中多设出口、直通运行、加大编组、强化末端、提高直达率;提高管理与执法的智能化水平,严格执法;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最后就是要建立良好交通文化氛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岳雁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