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辆行驶在杭州城区的沪C车辆 今后开车可能进一步受到限制
首要污染物来自机动车尾气
《杭州市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征求意见
或将升级非浙A车辆绕城以内限、禁行措施
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大气污染的一大“元凶”。在今年1月6日环保部举行的大气污染防治媒体见面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提供了一组数据:2016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亿辆,其中汽车有1.9亿辆。北京31.3%、上海29.2%、杭州28%的细颗粒物均来自机动车。
对于杭州来说,环保部门认为,首要污染来源就是机动车。正在市政府门户网站“网上听政”栏目征求市民意见的《杭州市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下简称《计划》),4月25日前,欢迎大家去发表意见。在该征求意见稿中,有一条抢眼的信息就是:开展非浙A车辆限行的可行性研究评估,适时出台对非浙A车辆绕城以内限、禁行措施。
杭州市目前的机动车“错峰限行”措施,对非浙A号牌小客车的规定是这样的——在限行时间内,禁止非浙A号牌的小型客车在错峰限行区域,和绕城高速合围区域内的其他高架道路(含匝道,以及附属桥梁、隧道)通行。
如果这回再出台对非浙A车辆绕城以内限、禁行措施,那么到底是时间上的禁限行延长、或是禁限行区域的进一步扩大,《计划》里并没有明确表达,但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意思看,杭州有意对非浙A车辆限行进一步升级管控,怕是肯定的了。
对外地车的再次管控如何升级?
我们简单分析三种可能
杭州的机动车“错峰限行”措施是从2011年10月8日实施的,2014年5月5日升级,除了限行时间在早晚高峰各延长和提前半小时外,最为人关注的就是增加了对外地车辆的限制——在限行时间内,禁止非浙A号牌的小型客车在错峰限行区域,和绕城高速合围区域内的其他高架道路(含匝道,以及附属桥梁、隧道)通行。
当时相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这样解释——
经对上塘中河高架(德胜互通至复兴大桥段)车辆结构进行调查,非浙A号牌小型客车占9.32%,其中平峰为11.95%,早晚高峰期间为6.57%;上塘高架(德胜互通至上石互通段)占13.05%,其中平峰为17.07%,早晚高峰为9.25%。
若在高架限制非浙A号牌小型客车通行,一是减少高架交通量,一定程度缓减高架通行压力;二是为“两限并举”(指错峰限行和车牌摇号)措施提供保障。
如果这次对外地车的第二次管控升级是真的,有几种可能?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种可能:时间上的禁限行调整。杭州目前对外地车的限行时间为:周一到周五,早高峰7∶00-9∶00,晚高峰16∶30-18∶30;升级管控后,时间是否要延长?
第二种可能:禁限行区域进一步扩大。之前在限行时间内,外地车辆虽然不准在错峰限行区域和绕城以内的高架上通行,但在错峰限行区域和绕城之间的其他地面道路上开开还是可以的,现在变成“一刀切”,只要你在绕城以内,不管高架还是地面道路,统统不行。
第三种可能:禁限行区域有限扩大。譬如,在错峰限行区域和绕城之间,有限地再增加禁行一些目前可以通行的道路。像紫之隧道,目前对外地车辆是不限行的,但有人认为,它是杭州最西边的一条快速通道,直通主城区,其实也应该加入到禁行范围。
当然,这些纯属是分析,真正对外地车的管控内容,还是要等到政策出台后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