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启动最严餐桌安全治理行动

18.06.2015  17:27

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记者从杭州市食安办获悉,杭州将启动最严餐桌安全治理行动,通过三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完善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管控体系,有效遏制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重点风险隐患和突出问题,使得杭州的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杭州市餐桌安全治理行动三年计划(2015—2017年)》已通过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将于6月29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文件,杭州将实施“六大提升工程”,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实施“阳光餐饮”工程

大力推进五可“阳光餐饮”工程建设,就是后厨操作可视、企业管理可量、食材来源可溯、诚信承诺可查、群众感受可评,打造杭州特色的“阳光餐饮”工程,提升餐饮单位量化等级,进一步规范餐饮业经营行为,落实餐饮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实现全市餐饮安全监管水平有明显提升,市民满意度有较大提高。

具体来说,到2015年底要实现以下指标:通过玻璃隔断或视频方式实现后厨操作“阳光化”,主动接受消费者监督,其中大型、特大型餐饮企业“透明厨房”建设率达到35%以上;学校食堂达到50%以上;学校午餐配送企业达到100%。持证餐饮监管实现全覆盖,中型及以上社会餐饮服务企业(中型以上餐馆、快餐店、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实施量化分级率达100%,学校食堂餐饮量化分级A、B等级达80%,持证小餐饮(小型餐馆、小吃店、饮品店)量化分级率达到85% 。大型、特大型餐饮企业、火锅店、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校食堂采购的乳制品、肉、水产制品、米面、食用油、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食材均应严格索证,大宗食品采购要建立索证索票制度,建立相应台账。督促餐饮单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履行餐饮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开公示餐饮许可证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安全承诺书、“四制食品”添加剂和自制饮料配方及火锅底料配方、投诉举报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在杭州注册的网络订餐交易平台上的餐饮单位亮证率达到95%以上。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质工程

这里的农产品包括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和初级水产品,杭州将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规范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保鲜剂、防腐剂、着色剂等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加强对农产品收购、贮运环节质量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生猪屠宰定点企业和家禽定点屠宰厂的规范管理,严禁未经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猪肉、杀白家禽等产品出厂(场、点),严禁私屠滥宰。做好畜禽饲养进出栏管理,确保病死畜禽去向可查。落实属地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及病死畜禽(水产品)收集处理管理责任,进一步规范病死畜禽(水产品)无害化处理工作。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推广健康安全生产模式。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提升基层监管能力,落实红黑榜制度。建立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监管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提质工程到2015年底实现以下指标: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1%以上。蔬菜、畜禽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稳定,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系统县级全覆盖,投入品质量抽检总体合格率稳定向好。完成省政府规划建设的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厂建设任务并实现有效运行,实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设,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较大提高。全面启动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提升工程。基本掌握全市牛蛙、甲鱼等重点品种的总体情况,基本摸清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隐患,全面完成对相关主体的宣教培训工作;启动甲鱼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工作;牛蛙、甲鱼等重点品种标准化生产率达到61%,抽检合格率达到98%,不合格产品追溯查处率达到100%。

 

实施“三小一市场”整治提升工程

根据“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统筹监管”原则,按照“属地化管理、一体化监管、社会化监督”要求和“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思路,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食品小摊贩、农贸市场(含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下同)等“三小一市场”为整治重点,实行分类整治,探索综合监管,加强准入管理,强化执法查处。全面动态掌握“三小一市场”基本情况,严厉打击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切实解决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加强社会参与,督促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安全管控能力。

三小一市场”整治提升工程到2015年底实现以下指标:小作坊建档率和登记率达到90%以上,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90%以上,监督抽检合格率符合国家和省要求。无证无照小餐饮整治率达到90%,建档率达到95%。全市城区农贸市场质量追溯体系建成率和快速检测体系建成率分别达到50%以上,积极探索电子追溯体系建设,全市省级文明示范市场和省放心农贸市场质量追溯体系建成率和快速检测体系建成率分别达到80%。推进食品小摊贩“三定管理”,即纳入政府指定区域、规定时间、限定内容经营的食品小摊贩建档率达到80%以上。

 

实施进口食品市场整治规范工程

以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等为重点品种,以冷库、批发市场等进口食品储存、经营场所为重点部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深挖案源线索,依法严厉打击走私、逃避监管、假冒进口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格实施进口食品境外出口商、代理商及国内收货人备案制度,防止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食品及未经检验检疫的食品流入国内市场。

进口食品市场整治规范工程具体目标主要是通过全面查清进口食品经营者的底数和进口食品安全状况,实现进口食品境外出口商、代理商及进口食品的国内收货人备案管理全覆盖,全面落实进口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进口食品购销渠道管控,有效遏制进口食品违法经营行为,切实提升进口问题食品和应急事件的防范与处置能力。

 

实施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提升工程

逐步实施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约谈和通报等制度。组织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在食用林产品生产、贮运等过程中违法使用禁限用农药等行为,逐步构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加大对食用林产品和产地环境质量的安全监测力度,增加监测频次。强化食用林产品品牌建设,积极推进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森林食品基地的培育和认定工作,大力培育和推介林业行业名牌产品。

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提升工程具体指标是市级每年抽检各类食用林产品200批次以上,配合省级每年抽检各类食用林产品300批次以上,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全市三年累计培育认定森林食品基地20个,制(修)订地方标准2项,强化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特色优势可食林产品标准化生产比例达到55%以上。

 

实施集中消毒餐饮具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

严厉打击未取得卫生监督合格证的餐饮具集中消毒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提升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卫生条件和内部管理。强化餐饮服务单位消毒餐饮具使用情况的检查,依法查处餐饮服务单位使用无卫生监督合格证企业生产的集中消毒餐饮具或不符合标准餐饮具行为。有效落实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强化日常巡查、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保持生产许可获证条件。严厉打击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环节无证无照、使用回收塑料原料、违规使用增塑剂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违法行为,逐步清理质量低劣、包装标识不规范等食品相关产品。进一步健全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环节监管长效机制,督促企业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高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水平。

 

集中消毒餐饮具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2015年底实现以下指标: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与餐桌安全相关的一次性餐饮具、餐具洗涤剂等获证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的年度自查报告提交率达到100%。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基本情况、监督执法等建档率达到100%。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重点生产环节安装电子探头,企业内部管理实施远程监控,安装率达到60%以上。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每季度监督覆盖率、产品抽检率均达到100%。抽检的集中消毒餐饮具“大肠菌群”、“感官指标”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杭州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