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下城城中村改造 看得见的暖心与温情
长木、草庵、沈家三村连片改造是今年杭州下城区城中村改造的重中之重,作为“杭州的心,城市的眼”,在这场攻坚战中,下城不断吹响改造冲锋号。
截至目前,三村1810户农居签约已清零,草庵、沈家拆房已清零,长木村802户已完成腾房547户,拆房397户,计划8月拆房清零。三村征迁进度提前半年完成。
7月24日,“媒体记者看城中村改造”走进了下城区。在城中村改造中,下城区用爱心共筑和谐搬迁,更让杭州老底子的工业遗存焕发新的生命。在“一年间见分晓、五年出成效、十年新地标”的口号下,未来的下城,将打造出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武林新城”。
“我特别把家里的门牌保存了下来。”
沈家整村改造签约的地方,原来是沈家经合社对外出租的一片工业厂房,每年收益近50万元。如今在签约点的一旁,一幢四层高的“星火人家”格外醒目。
“这里现在是沈家人操办‘红白喜事’的首选之地。”浙江星火集团副总经理王晓勇介绍说,考虑到回迁过渡期老人多安置在周边,以及搬迁户的实际需求,他们花了100万资金对厂房进行了改造。“这里场地很是宽敞,每层最多可办60桌,只对村民开放使用,收费便宜,很受村民欢迎。”
从去年5月1日开放以来,星火人家已经举办过几十场婚宴。拆迁期间,每当一批农户签约完成、即将搬离,沈家都会在这里举行“答谢百家宴”,这在其他拆迁的地方,并不多见。
总共560户搬迁,仅仅用了13天,沈家第一批搬迁的170户农居已全部完成签约,分三批签约,一批比一批快,加起来只用了22天,最多单日签约了111户。
造就如此“沈家速度”的背后,与自成一套的“沈家模式”密不可分。
公开、公平、公正,班子成员“提前签”,特别选出了58户拆迁户代表家庭实行“带头签”,发挥了很大作用。王晓勇说,他们还依托党员网格化管理,每位党员还认领一到四个联系户,G20峰会时的经验就派上了大用场。
一幕幕温情与和谐的画面,在拆迁过程中不断上演。
“拆的时候真的哭了。”王晓勇也是沈家的村民,原先住在门婆园65号,家门前的石拱桥、潺潺溪水伴随着他的成长记忆。要搬迁了,他特别把门牌号的牌子保存了下来。
在沈家村,村里为每一户签约完的家庭在旧居前拍摄全家福,留下一份共同的视觉记忆。
而在草庵村,也特意保留了腾房后的门牌,形成了一面门牌墙,成了很多搬迁村民睹墙思家园的精神归宿。
“住在这里真是开心,都不想回去了。”
过渡期间,如何让老人们过得舒心?沈家决定将原本是村办的员工宿舍楼改造成老年公寓,专门供80岁以上老人入住。
公寓共五层楼,每个房间都有40多平方,租金800元/月,而同样的面积,同样的配套设施,如果对外出租,价格大概在1900元/月。现在这里住了300多位老人,基本都是以前的老伙伴,平日里好生热闹。
“这里条件蛮好,家里什么都有,都不想回去了。”83岁高龄的孔云泉身体硬朗,今年3月搬过来住,是最早一批入住的村民。
走进孔奶奶家,屋里收拾得格外整齐干净,墙上挂着好几张与子女们的合影,显得尤为温馨。接近中午,孔奶奶已经把午饭烧好了,一盘盐水虾,一碗番茄蛋花汤,清清爽爽。说起住在这里日子,孔奶奶满脸笑容。“大家聚在一起也能说说话聊聊天,比以往过得更热闹更开心了。”
记者发现,公寓里还有很多暖心的细节。除了为每户家里都安装了热水器、电视机和空调等硬件外,还特别在床头与洗手间安装了呼叫系统,工作人员有24小时值班,以备老人不时之需。
“改造花了500多万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让老人们住得更便利更安心,他们不仅加装了电梯,在楼道里沿着墙面还安置了整排的扶手,方便老人们出行。
为了更好地方便村民们拆迁过渡期的生活,沈家经合社专门腾出部分空间,非营利性的馨和园颐养院为那些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们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更是目前杭州主城区最大的养老院。
除了有专业的护理人员,书画室、茶室、棋牌室、健身房、影视厅等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在原有的收费标准基础上,经合社为村民承担1000元/张的床位费,护理费用打了7折,每个月自己支付大约3000元即可。
目前,养老院的房间和床位很是紧俏,接收了约50位原沈家搬迁的高龄老人,总共352分房间800张床位也基本饱和。
杭锅杭氧老工厂的“变形记”
老底子的杭州人,对东新路两侧的工业繁华盛景记忆尤深。50年前,杭州制氧厂和杭州锅炉厂曾占据城市工业的重要地位,2008年5月,杭氧开始整体搬迁;2013年5月,杭锅正式搬迁,也成为最后一个搬离市中心的大型工业企业。
走在废弃的杭氧杭锅老厂房内,空旷而寂静。老式厂房特有的建筑结构、铺着石子的地面,几架早已不能运转的机器,工业气息仍有余温。
为保护工业遗存,如今,这片老厂房区块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修旧如旧与破旧立新并存,“城市之星”呼之欲出。
改造项目将通过工业遗存再利用,打造以国际城市博览中心为主题,集艺术、影视、游乐、健身、美食、购物、会展、酒店为一体的国际旅游综合体。
“今后这里将以布展加商业配套为主。”博物馆板块负责人骆妮告诉记者,这9处老厂房将被建设成一个博物馆群,包括国际城市博物馆、当代建筑博物馆、设计博物馆、时尚博物馆等及其相关活动空间,与5号地铁同步建设,将于2019年底2020年初完工。
(来源: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