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杭城老人家庭 体会社会人性化公共服务投入
这几天,记者走进了杭城的几个社区,采访数位空巢、独居老人。之所以有这一次采访,是注意到了一组数据,这组数据来自,前几日国务院公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规划提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从这组数据,记者看到,1.18亿在2.55亿人里的占比之大,2017年浙江蓝皮书浙江发展报告(社会卷)有句话来形容:老年人家庭空巢率持续保持高位状态。
在这种高位状态下,社会又是如何从老人的需求出发,给予一些怎样的公共服务投入,来关爱这部分人群的?这值得我们思考。
下城区天水街道的孟美琴(化名)今年83岁,是一位失独老人。9年前,孟美琴唯一的儿子因患胰腺癌离开人世,4年前她的老伴也永远离开了她,眼下,她自己也是一位肺癌患者。在患病独居的4年中,她的生活少不了居家养老服务员俞素娟的照顾。俞素娟坚持每周帮孟美琴拿药,工作日每天上门探望,还尽力帮她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尽管孟美琴一再感谢“小俞”,俞素娟却只是淡淡地说:“我们也是尽量满足老人们的要求。”
同在一个街道的伏祥霞,今年58岁,退休后选择成为一名居家养老服务员。工作日她每天都要看望走访10名老人,最多时要看望12人。对于居家养老服务员的工作,伏祥霞坦言这是一件“良心活”,而老人们的满意是她最大的开心。
家住江干区红菱社区已88岁高龄的方奶奶,独自居住已经有整整18年了。面对孤独,她表示十分无奈。幸好近年来,区里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周都会有人上门来帮她洗衣、做饭、买菜。在区民政工作人员看来,上门不可能不聊天,这也是一种精神慰藉的好方式。
谈到空巢、独居老人呵护最需警戒的安全问题,2016年滨江区民政局运用自己区内优势,为100位80周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配备了以交互式摄像机为主的海康威视“萤石云系统”,非常实用。
下城区天水街道“女儿家”社区服务中心则是集中服务街道内三十多位孤寡、失独、丁克老人,申请公益创投项目,为老人们举办无数场主题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面对空巢、独居老人的“空巢综合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陈斌华主任提醒,子女要有敏锐观察父母不良情绪的意识。而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秘书长詹传东则认为,若让空巢老人“精神不空巢”,不论是老人自身,还是社会、政府,都需要作出努力。(详见11版)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蔡东鸣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