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研究与实证分析
近年来,浙江服务业加速发展,以物联网为特征的服务业新业态、新形态不断涌现,传统服务业提质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良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在服务业发展处于全面提升信息化、国际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重要时期,将关注点从总量规模的扩大转移到规模、效益并重发展上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在总结主要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实际,尝试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迅速发展,已经由资源小省成为经济大省。2013年,全省经济总量37568亿元,居全国第四位,人均GDP为68462元,折合11054美元,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台一系列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2013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为46.1%,历史上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或将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同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为17337亿元,比上年增长8.7%,高于GDP增速0.5个百分点,连续九年快于GDP增速和工业增速,三次产业比例为4.8:49.1:46.1,“三、二、一”产业格局也将基本形成。但服务业这驾马车在快马加鞭的行进过程中,过多的关注规模的扩大而忽视经济效益的提升、增长方式粗放、生产率水平低下,竞争能力弱等等,因此,为适应宏观经济从高速发展时期转入中速发展时期、从扩容提速转入提质增效的经济新常态需要,建立一套能反映和评价服务业发展质量状况的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在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效益指数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它能较客观地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管是在评价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个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的实际水平和发展变化趋势上,还是在反映整个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状况全貌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同时,建立一套科学的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关指数迫在眉睫,这将在管理和指导地区、行业或企业的服务业经济活动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指标体系和效益指数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对地区、行业或企业的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即在生产、经营、成本、利润及财务状况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各个方面,对投入产出率或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系统和综合的分析,可以清晰描述服务业经营的总体发展或综合效益情况。通过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指标体系和指数可以直观地量化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水平,服务业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好坏。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指数,有利于正确的评价服务业各方面和环节的经营与财务状况,包括盈利状况、发展前景和对社会的贡献状况,有利于为投资者、经营者及国家经济管理者提供有用的管理与决策信息。既可以用来评价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企业服务业经济效益的实际水平和发展变化趋势,又能反映整个服务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状况的全貌。
二、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已有研究情况简介
国内外学界对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不多,特别是在管理方面的应用更少,并且大多融合在其他产业里,很少有针对服务业这个领域的专门的评价指标体系。学界大多从企业偿债能力、经济效率、获利能力等方面来反映服务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虽然各种评价指标体系所列指标总量达几十项之多,但以下几个指标得到了普遍认可:①流动比率;②全部股本收益率;③速动比率;④存货周转率;⑤总资产周转率;⑥负债股权比率;⑦应收账款周转率;⑧营业净利润率;⑨利息保障倍数;⑩营业资产收益率。其中,①③⑥⑨反映企业偿债能力,④⑤⑦反映企业经营效率,②⑧⑩反映企业获利能力。
财政部评价指标体系、财政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经贸委评价指标体系、中国企业评价中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世界银行专家建议评价指标体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评价指标体系、国家体改委企业活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企业活力评价指标体系等体系中与服务业相关并且比较集中的评价指标主要有:①总资产报酬率;②资本收益率;③资产负债率;④成本费用利润率;⑤销售利润率;⑥全员劳动生产率;⑦资本保值增值率;⑧资产周转率。其中,③反映偿债能力;⑥、⑧反映经营效率;②、④、⑤反映获利能力;⑦反映资产安全性。
相对于服务业经济效益评价需要而言,这些指标体系都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较难获得基础数据的支撑;二是没有反映长期发展的能力;三是没有反映经营管理的能力;四是没有反映对社会的贡献,等等。
(二)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参考国内外经济界和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并同时借鉴工业效益指数的编制经验,本文认为在设计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导向性。 指标体系的评价必须具有促使地区、行业或企业经营管理者更多地从关注服务业发展规模转向重视服务业发展质量的功能。
2. 可操作性。 指标体系的内容,必须与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相衔接,其计算依据资料在现有服务业报表、核算资料中应该较容易取得。
3. 科学合理性。 各指标之间,在涵盖的经济内容上要相互支持但又不重复,在解释功能上要互相配合。
4. 简便易行性。 指标计算要力求简单,指标的个数不能太多,指标的含义要准确、明确。
依据上述原则,立足现行我省的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和企业财务制度,本文从五个方面选取12项指标来建立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1. 管理能力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反映管理者对企业资产的管理能力,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总计
(2)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指企业本年末所有者权益扣除客观增减因素后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该指标表示企业当年资本在企业自身管理下的实际增减变动情况,反映了企业对资本管理的保全性和增长性,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对资本管理的保全状况越好,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说明在资本管理方面的发展后劲越强。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2. 获利能力
(1)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体现了经营投入所带来的经营成果。该项指标越高,表示企业的获利能力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2)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了管理者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营业利润率越高,说明盈利能力越强;反之,此比率越低,说明盈利能力越弱。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3)资产报酬率。资产报酬率是一个反映资产占用与成果关系的指标。为了使本指标具有较强的概括力并与其他指标在反映经济内容上有适当的分工,选取“资产平均余额”与“税息前利润”两个指标来评价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资产报酬率=税息前利润/资产平均余额
3. 效率水平
(1)薪酬增加值率。薪酬增加值率反映了劳动投入和劳动产出关系。本文根据服务业单位的特点选择“应付职工薪酬”与“增加值”两项指标来代表劳动投入和劳动产出,说明支付1元薪酬费用能产生多少增加值。
薪酬增加值率=增加值/应付职工薪酬
(2)资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该指标的对比分析,能反映资产的运营效率以及时间序列上的变化情况。一般来说这个数值越高,表明企业总资产周转效率越好。
资产周转率= 本期营业收入 / 本期资产总额平均余额
(3)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反映每一位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增加值率=增加值/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4. 发展能力
(1)营收增长率。营业收入是经营最终的总量成果,是社会承认度较高的综合指标,代表已经完全实现的生产价值。在市场环境中,营业收入表示社会承认企业拥有市场的份额,体现企业有效的经济规模和对未来市场的把握程度。用营收增长率反映经济规模发展变动以及未来的发展能力是目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做法,
(2)净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是指企业本期净资产增加额与上期净资产总额的比率。净资产增长率反映了企业资本规模的扩张速度,在企业经营中,净资产收益率较高代表了较强的生命力。如果在较高净资产收益率的情况下,又保持较高的净资产增长率,则表示企业未来发展更加强劲。
5. 贡献能力
企业除了要关注自身的经营状况外,也要承担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这是对现代企业的最基本要求。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经济效益发展评价更应该包括这方面的内容,因此要设立“贡献能力”指标。所谓“贡献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对整个社会和政府所作的贡献。具体有:
(1)社会贡献率 =企业社会贡献总额/资产平均余额
=(企业增加值-折旧)/资产平均余额
(2)社会积累率=上交税利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三)综合指数合成
根据管理能力、获利能力、效率水平、发展能力和贡献能力五个方面的综合测算,最终合成一个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来综合评价服务业发展质量。综合指数的合成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
首先是对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本文主要借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的测量方法,根据每个评价指标的上、下限阈值来计算单个指标数值,再根据每个指标的权重合成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评价得分;其次,从现有资料中计算得到每个指标的最佳值、平均值、中位值及最差值,依据评价指标的不同特点确定每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值,用各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值和相关权重合成得到标准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得分;最后,根据各地区、行业或企业的实际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得分与标准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得分比值算出经济效益指数。此种方法测算的指数不仅横向可比,而且纵向可比;不仅可以比较各市、县或各行业经济效益发展相对位次,而且也可以考察每个地区或行业的经济效益发展的历史进程。
1. 确定指标的上、下限阈值
本文中所有指标的上、下限阈值主要是参考服务业2012-2014年各季全省各行业、各市中相应指标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标准值,对有些比例指标还参考了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值。将第i个指标的实际值记为X i ,权重为W i ,下限阈值和上限阈值分别为X i min 和X i man ,无量纲化后的值为Z i 。
2. 设定标准值 X i
为了达到各地区和各行业之间的横向比较的目的,同时也为了实现时间序列上的纵向比较,本文根据每个指标的特点分别设定评价标准值。
(1)一些有国际通行标准的指标(如资产负债率、资产报酬率、劳动生产率、资产周转率等),均以国际通行标准为基础,再考虑财会制度及经济形势变化因素,取近三年的平均值加以必要的修正,使评价标准值既接近国际标准,又符合浙江实际。
(2)一些缺乏国际通行标准的指标,若其中一些指标(如净资产增长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全社会各行业差别不是很大,则把全社会各行业已达到的平均水平作为评价标准值。
(3)个别指标(如营业利润率、薪酬增加值率等)因地区、行业间差别较大,依据各地区、行业已达到的平均水平,综合加权后作为价标准数值。
将第i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值记为X i 标准 。
3. 指标无量纲化
无量纲化,也叫数据的标准化。只有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不同的指标之间才可以进行比较。
(1)正指标无量纲化计算公式:
(2)逆指标无量纲化计算公式:
(3)最优值指标的无量纲化计算公式:假设第i个指标有最优值X i 最优 ,如资产负债率(根据国际通行标准资产负债率保持30%-60%相对合理,则设定资产负债率最优值是45%),无量纲化计算公式:
同时将第i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值为X i 标准 ,无量纲化后的值记为Z 1 i 。
4. 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即Delphi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详见表1)。
表1 浙江省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指标体系及权重
五个方面 | 指标名称 | 权重 |
1.管理能力评价 | (1)资产负债率 | 10 |
(2)资本保值增值率 | 10 | |
2.获利能力评价 | (3)成本费用利润率 | 10 |
(4)营业利润率 | 10 | |
(5)资产报酬率 | 5 | |
3.经济效率评价 | (6)薪酬增加值率 | 10 |
(7)资产周转率 | 10 | |
(8)劳动生产率 | 10 | |
4.发展能力评价 | (9)营收增长率 | 10 |
(10)净资产增长率 | 5 | |
5.贡献能力评价 | (11)社会贡献率 | 5 |
(12)社会积累率 | 5 | |
| 合计 | 100 |
5. 分类指数和总指数的合成
(1)分类指数的合成方法。本体系由管理能力、获利能力、效率水平、发展能力和贡献能力五个分类组成。将某一类的所有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值按其权重计算得分后,与评价标准值算的得分按公式(4)计算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类指数。
(2)服务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合成方法。将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12个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值按其权重算得得分,并与评价标准值算的得分按公式(5)计算就得到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
6. 指数评价标准与含义
根据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原理、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值设定及指数的综合合成方法,将 服务业经济效益的优劣情况划为四个等次: 优(指数大于100)、良好(指数在90~100)、一般(指数在80~90)、差(小于80) 。这样,运用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可以直观地反映服务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同时某一地区、行业或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指数高低也反映了该地区、行业或企业在不时期的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波动情况。
三、实证分析
依据上述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指标体系和2012-2014年各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包括金融、房地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数据,对全省、各市及重点服务业行业的经济效益指数进行了测算。总体上看,2012年以来,我省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均运行在良好水平之上,并有上升的趋势,2013年1-5月、2013年1-11月、2013全年、2014年1-5月、2014年1-8月这五个时期达到优以上,分别为100.1、100.2、100.2、100.5和100.5。从近三年的效益指数测算结果来看,我省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情况呈现以下特征:
(一)季节变动规律明显
从2012、2013、2014年全省各季的服务业效益指数来看,每年第一季度较低,到全年度时达到最高点(详见图2)。因为一季度时候,刚好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1月份左右大部企业开始停工、从业人员开始返乡,春节以后才开始进入正常生产状态,因此,相比其它季度效益指数显明偏低。而二、三季度较平稳,年底时达到最高点,因大部分企业均有年终入账和年终奖的传统,所以年底呈现出来的经济效益状况最好。从11个市各自的效益指数看,季节特征也较为明显(详见表2)。
图2 2012-2014年全省季度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
表2 2012-2014年各市季度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
地 区 | 2012.1-12 | 2013.1-2 | 2013.1-5 | 2013.1-8 | 2013.1-11 | 2013.1-12 | 2014.1-2 | 2014.1-5 | 2014.1-8 |
杭州市 | 103.9 | 100.1 | 107.1 | 106.3 | 106.3 | 112.0 | 103.7 | 110.3 | 110.7 |
宁波市 | 95.5 | 92.3 | 94.0 | 93.8 | 94.5 | 92.2 | 87.7 | 90.8 | 90.5 |
温州市 | 102.1 | 102.7 | 103.3 | 102.3 | 101.3 | 99.9 | 98.3 | 98.8 | 97.6 |
嘉兴市 | 100.4 | 96.2 | 98.7 | 100.1 | 100.6 | 100.4 | 94.8 | 95.7 | 97.1 |
湖州市 | 93.6 | 110.5 | 99.0 | 98.6 | 98.0 | 95.8 | 97.4 | 96.6 | 94.1 |
绍兴市 | 97.5 | 97.1 | 97.3 | 99.5 | 99.0 | 99.0 | 103.1 | 97.9 | 97.3 |
金华市 | 111.9 | 115.0 | 110.3 | 108.2 | 113.1 | 109.9 | 115.9 | 107.8 | 108.7 |
衢州市 | 90.9 | 91.4 | 102.0 | 102.2 | 103.4 | 103.3 | 112.6 | 91.5 | 87.2 |
舟山市 | 85.2 | 70.8 | 78.5 | 79.4 | 79.5 | 79.4 | 75.7 | 77.0 | 78.2 |
台州市 | 94.7 | 95.8 | 93.2 | 92.2 | 92.9 | 93.5 | 97.8 | 97.1 | 96.7 |
丽水市 | 83.9 | 90.7 | 87.9 | 84.0 | 83.4 | 83.4 | 85.6 | 82.7 | 82.9 |
(二)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业发展质量有一定反差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或富裕程度的一个主要指标,但与服务业效益指标的对比情况来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地方并不见得服务业发展的质量情况好。从各市的效益指数分析,产业单一的地区效益指数相对较低,如舟山因为基本为海运行业为主,所以在全省里排名靠后(详见图3)。与按人均GDP的排序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与按人均GDP排序的差异较大。以2013年数据为例(详见表3),人均GDP位于前列的市,服务业效益状况不一定较优,如宁波、舟山人均GDP分别排1、3位,但服务业效益指数却排在9、11位;而一些人均GDP排名靠后的市,其服务业效益发展却相对较好,如金华、衢州人均GDP分别排7、10位,但服务业效益指数分别排在2、3位。
图3 2012-2013年各市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
表3 2013年各市服务业效益指数与人均GDP排名对照
地 区 | 服务业效益指数排名 | 人均GDP排名 |
杭州市 | 1 | 2 |
宁波市 | 9 | 1 |
温州市 | 5 | 9 |
嘉兴市 | 4 | 4 |
湖州市 | 7 | 6 |
绍兴市 | 6 | 5 |
金华市 | 2 | 7 |
衢州市 | 3 | 10 |
舟山市 | 11 | 3 |
台州市 | 8 | 8 |
丽水市 | 10 | 11 |
(三)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初见成效
从各行业的服务业效益指数对比看(详见图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经济效益指数居各门类之首,2012、2013年分别达到148.5和164.1。居第二、三位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两个行业2012年分别为118.2和112.1,2013年分别为121.1和110.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效益指数在所有行业位列最后,两个行业2012年分别为90.8和88.9,2013年分别为90.9和90.4。这说明了我省“调结构、转升级”的经济发展战略初见成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两个行业是科技驱动发展的焦点所在,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科研力量不断被重视的现在,这两个行业比其它行业在经济效益发展上确实存在着巨大优势;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两个较为传统的服务行业,在人力、能源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下,效益情况有所下滑,转型升级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图4 2012-2013年各行业服务业效益指数
(四)效率水平偏低、获利能力较强
从各类指标来看,管理能力、获利能力、效率水平、发展能力和贡献能力这五大类分项指数变化势趋与综合的效益指数并不完全一致(图5)。
图5 2012-2014年五大方面季度指数变化情况
其中,受税收政策直接影响的贡献能力,由于政策的稳定性所以波动不大;效率水平相对其它方面明显偏弱,也进一步说明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另一方面,我省服务业企业在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表现突出(详见图6),这与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经济结构有关,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营经济在服务业发展中如鱼得水,有较强的获利能力以及发展空间。
图6 2012-2013年五大方面年度指数
本文通过构建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服务业效益指数,更为直观、清晰地反映了浙江服务业经济效益的现状和发展变化情况。科学、合理地利用服务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效益指数,可以为今后我省完善服务业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参考和发展建议,这将有助于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和服务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从而促进宏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和行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强(浙江省长).关于《服务业企业质量效益统计监测的探索》的批示,国家统计局工作情况交流,2014.
2.四川统计局服务业处.四川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质量效益统计监测(部分行业)[M],2014.
3.袁岩,杨冬梅,贺彬.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山东经济[J],2008(6).
4.张世兴,华曾侃.新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思考,煤炭经济研究[J],1995(10).
5.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科学出版社,2002.
6.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M],厦门大学,2000.
7.张先治.经济效益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8.黄铁苗.综观经济效益论[M],人民出版社,2001.
9.吕宏康.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2011.
10.卢洁.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综合评价研究[J],江苏大学,2009(6).
11.李艳华,柳却林,刘建兵.现代服务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构建及应用[J],技术经济,2009(02).
12.中国统计学会.综合发展指数(CDI)研究报告[M],2011.
13.国家统计局工交司.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实用手册[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4.刘娟.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再思考,统计研究[J]. 2004(02).
15.张俊俭.完善企业效益指标的思考,财经论坛[J], 2004 (05).
16.杨雄胜,杨臻黛.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财政研究,1998(5).
17.张浩亮.浙江省服务业企业1998-1999年经济效益比较分析,浙江财税与会计[J],2000(1).
18.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统计年鉴[M],2012、2013、2014.
19.浙江统计信息网[DB/OL]. http://www.zj.stats.gov.cn/ , 2012、2013、2014.
20.Peter W.Daniels. some perspectives on the geography of services[M],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1989(427-437).
21.Dorothy I.Riddle. Martin H.Sours. Service Industries as Growth Leaders on The Padfic Rim,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J], 1984(5).
22.David L.McKee. Services Growth Poles and Advanced Economies, Service Business.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