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医院引进三焦晶体植入技术 近视、老花和白内障可以同步治疗
老花眼的发生率随着人体衰老逐年增高,一般人到了45岁前后都会出现老花。于是,近视的人年纪大了,在看书等近距离用眼时,就要取下近视眼镜,再戴上老花镜,看远距离事物时又要戴近视眼镜,如果还有白内障,那么看东西就更麻烦了。48岁的吕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患者,12月7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由姚玉峰教授实施手术,为他植入三焦人工晶体,在治疗老花眼的同时也治疗白内障——这项技术源自德国。
48岁的吕先生成功植入三焦人工晶体
48岁的吕先生,仪表堂堂,拥有一份较大的产业。他爱好马拉松运动,喜欢驾车。在6年前的驾驶员年检时,他被告知左眼视力不够,没通过体检。因为视力的原因,这些年来,他只能放弃自己的驾驶爱好。最近几年,吕先生还报了MBA班进修,平时看书学习,都得用眼。
两个月前,吕先生经朋友介绍,带有眼疾的父亲看邵逸夫医院眼科姚玉峰教授的门诊。
姚教授给吕先生的父亲做了手术,老人家恢复得蛮快。在陪护父亲治病期间,吕先生也有了让自己视力重新好起来的渴望。
“想想自己还年轻,眼睛视力不好,实在不情愿。”吕先生请姚教授给他的眼睛做个检查。
姚教授检查发现,他左眼视力只有0.6,右眼尽管看远还能到1.0,但看近已经有200度的老花。另外,姚教授还发现了吕先生左眼有一定程度的白内障。
病因查出来了,吕先生马上想到的是自己视力能否恢复正常。姚教授跟他解释,如果要恢复看远1.0的正常视力,医学上有比较大的把握,只要吕先生接受像他父亲那样的手术。如果希望开车看远方、看仪表盘、看手表三个视力都同步恢复,目前在国内还没有这样的技术。
姚教授说,在欧洲有一个叫三焦人工晶体植入的技术,已经实施5年,每年接受治疗的人有1万多,这样的晶体植入是可以帮助吕先生实现远、中、近三种视力的需求。
欧洲的三焦人工晶体,经国内主管部门批准,今年九月已在国内上市,因为手续等其他原因,真正用于病人治疗还要等两个月。经过2个月的等待,本月7日,吕先生请姚教授做了手术,手术本身只用了7分钟。手术后第一天,经检查,吕先生看远、看电脑屏幕、看手机、看书看报纸的视力同步恢复到了1.0,也就是说,吕先生有了远中近三种视力。
三焦人工晶体为何可同步治疗老花眼、白内障?
姚教授说,我们人眼里的晶体发生混浊了叫白内障,如果我们的晶体弹性变差了或没有了,晶体变焦的能力丧失了,就出现了老花。
过去治疗白内障,可以把人自己的晶体摘除,然后植入一个透明人工晶体。但是,过去的人工晶体,设计只有一个焦点,所以白内障术后,病人只有一个距离的视力可以恢复,但不具备变焦能力。
人眼看外界总在远、中、近三种视力不断切换,比如我们开车时,不仅需要看清前面的路况及红绿灯,还要不时看一眼仪表盘,如果只能看清楚一个距离的视力,生活中会有很多不方便。尤其是对正值壮年、事业处于高峰的人,更无法适应。
新的三焦晶体把人眼看远、看中间距离以及看近的三个焦点都设计在一个人工晶体里面,用这样的人工晶体置换人自己的晶体,不但可以恢复晶体的透明性,还可以模拟人眼的变焦能力,让人重新同步拥有远中近的三种视力。
这个手术难度大吗?
姚教授说,简单地说,老花眼晶体植入就是在白内障手术的基础上植入一枚三焦人工晶体,它是一个非常精密的手术。
眼下白内障手术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以邵逸夫医院为例,白内障微创手术的切口只有1.8毫米,整个手术六七分钟就能完成。
当然,要想达到术后优良的视觉质量,还需要医生对眼睛状况和晶体度数的精密计算,选择合适的三焦晶体和设计完备的屈光白内障手术方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中心,最近从德国蔡司公司引进了相关仪器设备。这套系统像GPS导航仪,能够指导医生对每一个手术步骤实施精确定位,把医生实施的手术切口部位、大小、方向,人工晶状体植入等,在导航的指引下精确在极其微细的范围内,降低操作误差。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姝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