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实施非遗“1+X”工程助推文化传承体系建设
近年来,舟山市普陀区积极开拓非遗传承保护新途径,着力实施非遗传承保护“1+X”工程,努力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内涵,为全景普陀建设增添了人文风景线,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塑魂”。
一是“非遗+民俗馆”搭建非遗展示平台。 丰富完善普陀东港中学非遗分馆以及展茅五匠馆、六横里岙民俗风物馆、白沙渔俗馆等海洋系列(民间)博物馆,以“百花齐开”方式拓展非遗展示平台,扩大非遗宣传覆盖面。
二是“非遗+传习所”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 在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岑氏木船作坊成立中华古帆船研究制作中心,高规格推动国家级非遗项目传统木船制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促进产业提升,2015年岑氏木船作坊创产值550余万元。在渔民画发展中心以及非遗产业店堂开展非遗展示、教学活动,为群众开辟就业创业道路,同时更好地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目前,普陀共有已经注册的渔民画画廊8家。
三是“非遗+学校”培养非遗青少年传承人。 强化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建设,现有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省级2家、市级8家、区级9家,市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数量居全市之首,共开设舟山锣鼓、舟山船拳、渔工号子、跳蚤舞、传统儿童游戏、渔民画、船模艺术、木雕等多种课程,覆盖各年级段学生。创新开展与传承教学基地的联合传承,组织非遗项目进入学校选修课,进一步推进文教联动。
四是“非遗+文化礼堂”促进非遗走进群众。 将文化遗产日活动等“最浓海岛味”民俗系列活动以及渔民画、渔绳结等非遗项目培训活动搬进文化礼堂,提高文化礼堂利用率,让普陀万千群众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和文化礼堂建设成果,2015年共举办民俗活动、非遗培训进礼堂活动14场次。
五是“非遗+旅游”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继续打造好“东极村”“展茅干施岙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支持镇(街道)举办虾峙渔民祭海大典、东极渔民画艺术节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扩大非遗宣传面。该区美丽乡村建设中非遗保护工作在第三届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中非遗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