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古代舞乐文物展”开展

17.07.2016  16:04

  “西域回响——新疆古代舞乐文物展”15日在国家大剧院东展厅拉开帷幕。此次展览由国家大剧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联袂主办。

  自古被誉为“歌舞之乡”的新疆,拥有别具一格的舞乐表演形式,鲜明地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更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焕发出崭新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时代意义。

  国家大剧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首度携手,经过历时两年策划、跨越三千公里的对接合作,推出了这场建国以来北京首个大型新疆古代舞乐文物特展。

  本次展览充分吸收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特意收集了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舞乐文物,再现了千年丝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盛况,凸显丝绸之路之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次展览陈列文物多达120余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数量多达15件,都是极为难得的稀世珍品。其中,距今约2500年的竖木箜篌,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出土年代最早的拨弦古乐器;唐宋时期的佛教说唱剧本《弥勒会见记》兼具文化、学术与艺术价值,不仅是目前发现的西域最早的戏剧文本,而且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性的地位。

  主办方将展厅内分为“舞乐追梦”、“舞乐抒情”、“舞乐蜚声”、“舞乐精粹”四大主题单元,带领观众漫溯浩瀚的历史长河。三千年前的康家石门子岩画、青铜时代的陶埙、汉代的铜铃、4-6世纪的克孜尔石窟天宫伎乐图、唐代的百戏俑……不同时代、不同种类的文物勾勒出历史发展的脉络,绘制出斑斓多彩的舞乐版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的唐朝作品备受关注。唐朝是丝绸之路的繁兴时期,中原与西域交往频繁,唐代的舞乐文物在本次展览中占据了近半壁江山。一级文物绢画《舞伎图》鲜丽浓艳,画中舞女红裙曳地、轻拈披帛,展现了唐代舞伎华美的风姿。

  该展览还别出心裁地用动态数字展览再现彩绘舍利盒上的舞乐场景。彩绘苏幕遮舍利盒是一件十分罕见的反映龟兹歌舞戏艺术的形象资料,通过现代数字技术,观众能够自如地放大或缩小舞乐图景,更生动、更直观、更立体地领略龟兹舞乐的千姿百态、神情韵味。

  据悉,本展览将持续到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