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传统相向而行
文明与传统相向而行,在继承传统文化、尽情享受快乐节日的同时,处处盛开的文明之花正让“年味”变得更加浓烈、更加香醇,这正反映了杭城别样的文明精彩。
在这个春节,杭州文明过节蔚然成风。烟花爆竹声听不见了,西湖景区游客爆棚却秩序井然,礼让斑马线、先下后上乘地铁,市民和游客自觉遵守着公共秩序,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风清气正成为节日新常态,传统的民俗活动大受欢迎,人们在节日里,回归了亲情团圆、安乐祥和的节日内涵。
春节根植于农耕文明的时序观,是承载着中国人最热烈情绪和最美好情感的文化载体。扫尘、写春联、包饺子、守岁、祭祀祈福,这些活动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和情感内涵。“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春节处处闪耀着中华文化的光辉,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营养。在春节长假,杭州举办了一系列回归传统文化的祈福民俗活动。灵隐寺、六和塔新年祈福活动,钱王祠迎春花展,吴山景区民俗风情文化活动,西溪湿地习船拳、听越剧、打年糕,河坊街百家宴热闹非凡,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人们在传统文化中,不仅感知着浓浓的年味,更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来传递和继承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延续根脉,让节日更富人文情怀。
当然,传统节日不是凝固的山岳,而是流动的活水,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变迁和文化的现代化,春节在不断继承和发扬,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表达形式上也发生着变化。杭州出现了一些“新年俗”,越来越多的“村晚”出现在农村的文化大礼堂,村民们在“村晚”里,享受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大餐”。在临安,热闹、隆重的“好家风”褒奖礼,让百姓又多了一个庆祝新年的方式。尽管“新年俗”形形色色,但万变不离其宗。重视“循天时、重人伦”、追求天人和谐,实现阖家团圆的愿景是过年不变的主题。春节是感恩节,事亲尽孝,子女向父母尽孝心,晚辈向长辈尽孝心。春节是团圆节,兄友弟恭、尊老爱幼、亲人聚集在一起,其乐融融。在继承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核和经典本体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文明形态的变化,丰富、扩充、发展传统文化的当代内涵和时代表达,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旺盛的生命力。
节日也是展示社会气象的橱窗,能折射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文明”是具体的,它反映在公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文明”也是无形的,它体现在意识和观念之中。今年春节,杭州主城区首次实施烟花禁放政策,绿色过节,保护环境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没有烟花爆竹的春节,喜庆却并没有减少一分。此外,节俭过节也成为杭州新风尚,市民在就餐消费时按需点菜,不铺张浪费,剩余饭菜打包带走,自觉摒弃“舌尖上的浪费”。少了烟花爆竹,多了天朗气清,少了过度浪费,多了风清气爽,传统在文明中洋溢着暖意。
有了文明,年味才更浓。文明与传统相向而行,在继承传统文化、尽情享受快乐节日的同时,处处盛开的文明之花正让“年味”变得更加浓烈、更加香醇,这正反映了杭城别样文明精彩。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郑莉娜 编辑:叶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