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综艺,传统文化补齐国产综艺短板

26.08.2017  23:35

  8月22日,第五期《王者历史课》上线。这一期里,邀请到蔡康永和马伯庸,一起“穿越”回秦朝,就“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不会修长城”这一问题,双方进行争锋相对的辩论。

  这不是最近涌现的唯一一档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8月13日,浙江卫视《向上吧!诗词》开播,引入综艺感极强的“打关”模式,从100位诗词爱好者中挑选优胜者进行“打擂”;8月6日,《中国戏曲大会》开播,以竞技答题的方式,将戏曲背后的故事性、知识性、规律性、趣味性进行巧妙联动,打造出一部有温度的“电视版戏曲教科书”。9月12日,《见字如面》第二季将开播,依然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这些传统文化类的综艺节目,均收获80、90后观众的青睐与好评,获得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

  今年初,两档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2》第二季和《见字如面》先后播出,引发社会热议。此后,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综艺与传统文化碰撞,便引来众多观众竞相追捧。

  传统文化,补齐国产综艺短板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去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名字之争。由于是“舶来”节目,荷兰版权方将版权卖给另一家公司,导致一场旷日持久的“名字争夺战”。纵观国内综艺市场,“舶来品”还真不少,几大爆款综艺,比如《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均非原创节目。

  这些节目都要支付巨大的版权费用,不仅高额的引进费用夺走了节目的正常利润,还让一些规模较小的原创本土节目再无市场,更有甚者,形成了一股只引进、不创作的不良市场追逐利润的风气。 此外,无论是我国台湾地区的综艺、日韩综艺还是欧美综艺,如果原封不动地照搬到内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由于文化差异,很多时候观众并不买账。

  原创性是综艺节目的生命力之一。综艺节目是否有强烈的本土特征、是否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原创意识,关系到本土人民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若是失去原创性,综艺节目也便失去了形成一股新潮流的机会。

  面对国内综艺节目的这块短板,传统文化中孕育的各种可能,恰恰能够帮助补齐这块短板。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乃至《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中,都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这重塑了节目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使节目中蕴含的人文追求与时下观众的文化需求相结合,从传统文化中“另辟”出一条本土原创的“蹊径”。传统文化类原创节目,避免所谓的“拿来主义”,而是用别人的思维模式做适合自己的节目,将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

  综艺形式,使传统文化更鲜活

  曾几何时,传统文化类的节目正襟危坐,不是像于丹一样一本正经地读“三国”,就是让老艺术家们在《艺术人生》里讲讲人生。其实,传统文化不是没有年轻人喜爱,只是它需要新的方式,来接近80后、90后,甚至00后。综艺节目能以更亲民、更鲜活的形态,焕发新的生命力,激活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前所未有地鲜活起来。

  比如,相较于早期的益智问答节目,《见字如面》和《朗读者》,都抛弃了繁琐的节目环节,用“慢综艺”的制作理念,采用简单的“朗读”形式。一个人,一支话筒,一段美文,就足以呈现一个个真挚动人的中国故事。这样“接地气”的节目形式,很容易引发观众共鸣。《见字如面》专注于读古往今来的各类信件,《中国诗词大会》专注于通过PK展现诗词之美,《朗读者》专注于读“一切可读之物”,有老舍的散文,鲍勃·迪伦的歌词、柳传志在儿子婚礼上的发言稿、鲜花夫妇自己创作的诗歌以及翻译大师许渊冲先生的作品合辑。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在竞技部分加入“飞花令”等有趣环节,而且加入了嘉宾和主持人阐释诗词内涵的环节。紧张的答题环节,与嘉宾对诗词的解读相结合,让节目有张有弛。观众在品味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些节目与目前的主流综艺相比是“反套路”式的存在,它们没有韩国综艺式繁杂的内容、错综的人物关系以及使用毫无节制的后期。相反,它们只围绕文化本身做文章。

  深度综艺,目前仍然稀缺

  在现阶段国内综艺领域,带有文化讨论的综艺节目仍是稀缺品。

  在《见字如面》中,许子东与杨雨两位嘉宾对于信件的解读经常呈现截然相反的论调。例如他们由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事进而探讨两人的情感时就产生了较大分歧,这反而激发了观众对信件进行个人解读时出现更多的可能性,获得不同的理解。

  综艺节目本身是大众文化的镜面,同时综艺节目也可以成为创造文化的孵化器。我们需要有深度文化讨论的综艺节目,来创造新的文化。文化创造的层次虽然很难达到,但节目制作者们,应该怀有这样的理想。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相信由文化类节目热播带来的传统文化热不会只是昙花一现,期待优秀传统文化同样能在“公共流行中获得现实生命力”。

  让回归传统成风,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找寻文艺创作灵感,我们会发现,有原创性、有本土性的原创节目,将会让中华民族文化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