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双创”始于足下

07.11.2016  14:34

  作为第11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10月26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公布了北京市最具投资价值文化创意企业榜单(第五榜),50家文创企业榜上有名,其中37家来自首届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入围的100家企业。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今年举办了“华夏银行杯首届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大赛共征集项目534个,参加路演项目267个,经过层层选拔,最后共有6个项目脱颖而出挺进决赛。

  谈及首届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表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丰富。目前,北京共有文创企业超过20万家,中小微企业占98%,文创产业从业人员达200万。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文创产业领域举办大型创新创业大赛,挖掘具有创新性及成长性的文创人才和项目,帮助其与资本市场对接,对于扶持原创、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推动文创产业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为核心,以创意为引擎。首届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的一大亮点是突出文化属性、注重价值导向。“在选择项目时,首先考虑其文化属性。比如,进入决赛的‘打造创意花丝镶嵌饰品’项目,将中国传统手工艺融入时尚创意设计,古老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北京泽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通过IP开发将中国文化输入国际市场,让中国元素、中国题材走出去。”梅松介绍,大赛另一大特色是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如获得年度创业人气奖的本意手作工作坊集中体现了工匠精神,入围决赛的“长城铁花”注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据介绍,首届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以文化创意、创新、创业为主题,突出文化创新,聚焦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成为文创项目选拔、培养、提升的平台。集聚一批有成长潜力的文创项目吸引资本投向文创产业,通过有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文创项目,吸引资本市场将目光转向文创产业,扩大文创产业的社会投资,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雄厚资金支持,正是大赛通过搭建平台带来的利好。

  晋级首届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复赛的100个项目,从社会融资逾2亿元,并有望带动文化领域的社会投资达10亿元。同时,大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利用市场机制集聚文创领域创新创业资源,吸引创业服务机构、创投机构等各方力量参与文创领域创新创业服务,有效帮助创业者落地扎根,助力创业项目健康成长。值得一提的是,大赛还带来不少意外收获。梅松表示:“最初预想的平台是单向对接,而实际上产生了矩阵式对接效应,比赛时很多参赛项目不止同投资机构联系合作,项目之间也互相联合、共同发展。

  文化产业方面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首届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探究答案。大赛以企业和市场为主体,涌现出“文化+体育”“文化+科技”“文化+教育”等一大批优秀项目,通过创新创业创造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提供优质文化产品供给释放市场活力,更好促进文化供给由同质化向精品化转变。

  总结首届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经验,梅松说:“主要经验是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政府主导保证了大赛公信力和价值导向的把握,市场化运作则推动创业企业从市场中来又回到市场中去,100家投资机构进驻,让市场选项目,大大提高了大赛的品牌价值。除赛事本身外,大赛每周还举办“文创客厅”“一刻文创”“文创路演季”等特色活动,进一步丰富其品牌价值。

  大赛成功举办只是第一步,切实帮助参赛方寻找合适投资机构,拓展其发展空间,通过签订服务协议,持续为参赛方提供帮助和服务的行动并未停止。梅松说,希望将大赛打造成北京市文化创意领域品牌赛事,并通过大赛不断提升北京文化创意创新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