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文化+”创新模式 打造温州特色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对于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几年,温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温州文化资源优势,实施先进文化引领发展战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文化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对GDP增长的贡献稳步增长,区域产业特色更加明显,居民文化消费不断增加。2013年,温州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70.77亿元,居浙江省第4位,比上年增长24.2%,增幅高于生产总值(GDP)16.5个百分点,温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比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居浙江省第4位。与杭州、宁波等主要城市相比,温州市文化产业还存在发展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兴产业发展滞后、资金投入不足、文化人才缺乏等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 2013 年温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高速发展,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增长速度
2009-2013年,温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1.7%,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3.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占GDP比重逐年提高,2009-2013年,温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1%、3.4%、3.4%、3.8%和4.3%。2013年,温州市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比2012年净增33.29亿元,对温州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4%,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表 1 2013 年浙江省及各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 | ||||
|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 | 占GDP比重 | ||
增加值(亿元) | 位次 | 比重(%) | 位次 | |
浙江省 | 1880 |
| 5.01 |
|
杭州 | 592 | 1 | 7.09 | 1 |
宁波 | 314 | 2 | 4.41 | 3 |
温州 | 171 | 4 | 4.27 | 4 |
嘉兴 | 133 | 6 | 4.21 | 5 |
湖州 | 71 | 8 | 3.96 | 9 |
绍兴 | 153 | 5 | 3.85 | 10 |
金华 | 199 | 3 | 6.72 | 2 |
衢州 | 43 | 9 | 4.03 | 8 |
舟山 | 36 | 11 | 3.85 | 11 |
台州 | 129 | 7 | 4.08 | 7 |
丽水 | 41 | 10 | 4.17 | 6 |
2.文化企业总量不断增长,传统文化行业占绝对优势
2013年,温州市文化法人单位数11716家,比2012年增加2231家,较上年同期增长23.5%,占浙江省总数的13.7%,居浙江省第4位;文化个体户数23939家, 占浙江省总数的14.7%,居浙江省第2位。
2013年,温州市文化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达10.29万人,实现营业收入287.40亿元,拥有资产214.71亿元,完成营业税6.21亿元。其中文化产品的生产单位从业人员数达4.49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15.52亿元,拥有资产88.72亿元,完成营业税2.73亿元;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单位从业人员数达5.80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71.88亿元,拥有资产125.99亿元,完成营业税3.48亿元。从十大行业来看,温州市行业分布比较集中,集中分布在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和文化用品的生产三大传统行业,这三大行业从业人员数、营业收入、资产和营业税分别占全部文化法人单位的69.9%、74.6%、71.7%和67.0%。
表 2 2013 年温州市文化及相关产业行业基本情况(法人单位) | |||||
单位:人、亿元 | |||||
项 目 |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 营业收入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资产总计 |
|
| |||||
总 计 | 102925 | 287.40 | 6.21 | 214.71 |
|
一、文化产品的生产 | 44907 | 115.52 | 2.73 | 88.72 |
|
新闻出版发行服务 | 809 | 2.46 | 0.03 | 3.13 |
|
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 754 | 1.34 | 0.04 | 2.18 |
|
文化艺术服务 | 1996 | 2.66 | 0.06 | 1.92 |
|
文化信息传输服务 | 941 | 1.95 | 0.05 | 2.30 |
|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 | 10413 | 30.80 | 0.80 | 19.97 |
|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 10571 | 17.71 | 0.67 | 21.55 |
|
工艺美术品的生产 | 19423 | 58.60 | 1.08 | 37.66 |
|
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 | 58018 | 171.88 | 3.48 | 125.99 |
|
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 | 36422 | 100.53 | 1.99 | 76.73 |
|
文化用品的生产 | 16070 | 55.31 | 1.09 | 39.53 |
|
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 5526 | 16.04 | 0.40 | 9.73 |
|
3.三大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文化制造业占据半壁江山
从文化产业生产、销售和服务三大构成来看,2013年,温州市文化产品制造业、批零业和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7.20亿元、18.22亿元和55.36亿元,分别是2009年的2.3、2.0和2.2倍,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2.7%、18.9%和21.1%,三者之比由2009年的55.2:11.7:33.1变为56.9:10.7:32.4,与2009年相比,文化制造业占比上升了1.7个百分点,占绝对优势,文化服务业占比偏低,不足三分之一。
4.文化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区域产业特色较明显
近年来,温州市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文化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文化印刷、工艺美术品和文教办公用品业三大主导行业,2013年分别实现增加值41.51亿元、20.86亿元和10.15亿元,分别占文化产品制造业的42.7%、21.5%和10.4%。温州市区域产业特色较明显。2013年,苍南的印刷业、平阳的工艺美术品业和龙湾的文教办公用品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0.08亿元、7.66亿元和6.13亿元,分别占温州市相应行业增加值总量的48.4%、36.7%和 60.4%。
5.居民文化消费不断增加,精神文化需求升温
从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来看,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近几年逐年提升,由2009年3.9%提升到2013年6.1%。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922.38元,同比增长14.3%,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总消费7.4个百分点,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达7.5%,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达677.93元,同比增长15.0%,增速高于农村居民人均总消费6.6个百分点,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达5.8%,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二、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这几年温州市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文化发展总体水平与温州的经济地位还不相称,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也不是很相适应,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依然偏弱。
1.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总体依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大合理
从文化单位数来看,“三上”企业数为391家,仅占法人单位数的3.3%。从文化增加值总量来看,2013年,温州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70.7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3%,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远低于兄弟地市杭州的7.1%和金华的6.7%。从产业结构来看,2013年,温州市文化产品制造业、批零业和服务业三者之比为56.9:10.7:32.4,温州市服务业明显偏小,服务业占比低于浙江省平均占比1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合理。
2.创新能力不强,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我市文化企业多集中在制造、工艺美术品生产、印刷复印等传统领域,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多数文化企业创意、研发、制作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还不强,而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技术创新型等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密切相关的、具有高附加值的行业,如动漫游戏、网络电视、数字出版、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尚处于起步阶段。2013年温州市每万人拥有影视(动画)剧制作指数非常低,只有0.06,远低于浙江省2.07的平均水平。
3.文化人才缺乏,整体素质不高
文化人才缺乏,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少,尤其是懂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少,擅长项目策划、文化经济、资本运作的少,2013年,温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大专学历以上比例55.9%,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居浙江省末位。文化人才总量增长和素质要求跟不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形势,部分领域人才奇缺已成为制约温州市文化发展的瓶颈。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决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必须进一步弘扬和提升新时期的温州人精神,促进文化创意与地区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努力把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引领和支撑温州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顺利实现文化大市的目标。
1.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引导,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认真组织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工作。通过公益广告刊播、志愿服务参与、网络文明传播等多种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来改善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尚、提升文明程度,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进一步丰富温州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与审 美水平,为文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充分发挥地区文化优势,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向农村和落后地区倾斜力度,促进城乡和区域文化统筹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缩小地区差别,如以文成、泰顺为代表的西部文化遗产带可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以洞头和南麂为中心的沿海列岛可发展东部海洋特色旅游休闲业,鳌江流 域可重点发展印刷业、商务礼品业等。
3.积极探索“文化+”融合创新模式,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
要积极探索“文化+”融合创新模式,推进“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智慧旅游”、“文化+金融”等跨界合作与融合发展,引领文化产业不断攀升,促进文化产业成为传统产业转型的新引擎、创新产业的助推器。重点培育发展设计服务、现代传媒、艺术品、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会展等五大文化产业,努力在动漫业、网络游戏、新兴媒体等新兴产业有所作为, 充分把握住新兴产业领域内的发展先机,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结构。
4.实施“人才兴文”战略,为文化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在综合性大学开设文化管理相关课程,培养和造就一批文化高端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源。改进文化人才使用管理制度,健全文化人才评价、选拔、使用、流动机制,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提供机制保障,同时完善人才管理系统,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设立各类文化人才档案和跟踪机制。鼓励和 支持企业以兼职、顾问、项目合作等多种柔性形式,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文化服务人才,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和健康发展。
5.加大消费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要创新商业模式,开发特色文化消费,大力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应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努力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层次文化需要。深入挖掘温州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开发和发展生态游、农家乐、红色旅游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通过拓展文化消费市场,促进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环节的有效衔接,推动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的充分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注:2013年是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