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车库的金点子,有望在上城区全面推广
非机动车停车库内安装了电动车智能充电收费机。
机动车有固定车位、刷卡缴费,很常见。可你听说过非机动车也有固定车位,同样需要刷卡缴费充电吗?
这样的新鲜事就发生在上城区紫花苑小区的两个配套非机动车库内。
这里,用红漆在地面划了停车位,每个车位固定停车;墙上还配置了智能充电设备,只要一刷卡,就能充电……
紫花埠社区主任蒋慧英说,这完全是被逼出来的无奈之举。
更让蒋慧英没想到的是,这个无奈之举已作为整治老旧小区车库的“金点子”,有望在上城区全面推广。
昔日乱象 7个车库隔出60间房,塞进257辆车
南星街道紫花苑小区是2001年交付使用的居民回迁小区,共有7幢高层、18幢多层,共25幢住宅。
其中,7幢楼的架空层配有非机动车库,属公建配套设施。部分业主为了抢占空间,在车库内私自隔出了60余间小屋,停放车辆、堆放杂物。此外,车库通道内见缝插针地停放了各种非机动车,其中一半左右是破损车。经紫花埠社区不完全统计,这里共停放了257辆非机动车。
剩下不多的空间,堆满了纸板箱、藤椅等杂物,很多老人还搬来了桌椅,在里面打牌、消遣。
据蒋慧英介绍,车库中的杂物大多是易燃品,加之电线乱接乱拉,存在着严重的消防隐患。今年7月初,9幢的一位孙姓老太太一不小心把自己锁进密不透风的车库小间内。该小间由9幢1单元的三户人家自发隔成,每户配把钥匙,方便堆放各自的杂物。老太太在里面忍受闷热好久,才等到锁匠开锁出来。8月,15幢4单元车库堆积物起火,所幸居民及时发现。
此外,由于车库空间被个人占用,许多车辆被迫停在楼道内。小区曾做过统计,25幢住宅的通道中停放着近400辆非机动车。
全力整治 合理规划空间,安装智能充电装置
车库乱象,该如何管?
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多次上门走访、听取意见,在整治方案得到大多数业主同意后,着手整治。首先,拆掉几十处违法分割的搭建物;其次,清理掉20多车垃圾堆物;其三,进行必要的停车布局调整,如配新门、加锁,对墙面修补和刷白,完善照明,并配置智能充电设备……
如今,5幢、20幢两幢楼的车库已完成整治,并于上月底全面投入使用。
记者在5幢楼的车库看到,墙壁粉刷一新,车库分为5大间:充电电动车车库、不充电电动车车库、自行车库、电源间和储物间。车库外墙上有停车管理制度。记者进入充电自行车库,里面的电动车停放得整整齐齐,每辆电动车都编号定位,墙上配有充电插座。
墙上装了通体黄色的电动车智能充电装置,装置的下半部分,有个刷卡区。
“这套装置在上城区首次使用。业主刷卡一次扣1元,保证电瓶充满,电瓶充满即自动断电,避免过度充电造成不良后果。”
小区业委会主任张惠民介绍,业主可以办卡充值,卡押金2元,充值卡有20元、50元面值的,物业和业委会还为办卡的车主补贴25%的充电费。
“目前,7台装置已安装到位,可同时充84辆电动车,基本能满足业主的充电需求。”
接下来,紫花埠社区开始整治其他5个非机动车库,争取明年初全部完工,还一个整洁、有序的停车空间给全体业主。
为了防止脏乱差现象反弹,小区还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保安每天对车库巡视一次并做好记录,保洁每周清扫一次,社区、物业、业委会半个月一次对车库进行检查,巡查记录贴在墙上,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上城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像紫花苑这样的老旧小区还有不少。紫花苑的经验总结、梳理后,将向全区进行推广。(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