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推行教授职称分类评定改革 课上得好也能当教授
本报讯 (记者 马悦 通讯员 叶璟) 新学期开学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园里,师生们都在谈论“风云人物”刘春英。就在今年1月,没有发表论文、没有科研成果的刘春英,拿到了学校“教学为主型教授”的聘书。学校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刘老师课上得好,所带的学生多次参加竞赛,成绩非常出色。
不写论文、没有科研成果就评上教授,这在以往是不可能的事。刘春英此次评上教授,得益于我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改革。2014年,省人力社保厅和教育厅出台规定,明确浙江高校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自主权下放,实行自定标准、自主评聘、自主发证。随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着手研究相关制度,改革评聘方式,对教授专业技术职务实行分类评审,分为教学研究并重型、科研为主型、教学为主型、社会服务与推广型、教学科研(国防军工)型。
今年41岁的计算机学院老师刘春英,就是该校自主评聘后的首位教学为主型教授。10多年前,29岁的刘春英刚留校工作两年就执教刚成立不久的ACM竞赛集训队。这些年,刘春英把全部心思投入其中。“金牌教头”的名气备受学生追捧和同行认可。他带的学生曾3次闯入有着“计算机领域奥林匹克竞赛”之称的ACM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的全球总决赛,创造了杭电ACM竞赛的无数个第一。
刘春英带出来的学生,在招聘季里都是职场的“香饽饽”。那些熟悉ACM竞赛的企业HR甚至老总们,都会格外关注他的学生。刘春英还曾带领23名学生参加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如今,这23人中80%供职于世界五百强企业。
就是这样一个“金牌教头”,却在以往的职称评定体系里,与教授职称无缘。2008年评上副教授后,刘春英一直没有申报教授职务。“按照原来的职务评聘体系,我连申报的基本资格都不具备,因为论文、科研成果确实太少了。”他说。
并非刘春英不想评教授,而是“时间根本不够用,总要有取舍。”平日里,他忙着上课和给学生培训,每个双休日他不是带队打比赛,就是监督学生训练。学校的月赛、季赛,寒暑假的集训,全国5个赛区、国际总决赛的集训把他的时间占得满满的。
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实行教授职称分类评定改革后,尽管“核心期刊论文”和“省部级教改项目”没有达到规定指标,但刘春英还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参评了教学为主型教授的评聘。这一次,刘老师凭借着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学科竞赛一等奖3次(排名第一)、教学能力突出等一系列条件,顺利实现了“教授梦”。
“我们鼓励教师全面发展,但也要为某一方面有突出贡献、做出优秀成果的老师,提供专业技术职务上升的通道。”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事处处长邵根富说,教授职称分类评定,意味着学校鼓励术业有专攻,鼓励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浙江日报》2016年3月1日4版http://zjrb.zjol.com.cn/html/2016-03/01/content_295159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