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在云端”

29.06.2015  15:32

      最近,阿里巴巴又拿下一个为大连市建设云计算中心的“大单”——提供在线缴费等公共服务。而这只是阿里与国内诸多政府机构签署云服务协议的一个代表。
“互联网+”大潮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已成为互联网企业最看重的业务之一。
      近日举行的第七届云计算大会,被看作政府云计算市场的重要风向标。如今,互联网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服务商提供的软件,以及其与二线硬件厂商的合作,正对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与服务的IT厂商发起挑战,尤其是在政府云计算市场中,甚至正在走向主流。

互联网企业鏖战“政务云” 

      近两年,惹人注目的“阿里云”,就在与政府“做生意”方面走得顺风顺水。阿里事业群总裁胡晓明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上笑言,愿做某地的科技局副局长来推动服务和“互联网+”落地。
      “阿里云”作为阿里战术调整和优化的一部分,事出有因。在金融、零售、医疗、能源等大中型企业面前,“阿里云”如果与IBM、惠普、DELL、华为等企业正面竞争,并不占优势,短时间内获得突破更是难上加难。相反,在政府采购强调“国产化”的大环境下,“阿里云”如果能够抓住时机顺势而为,并且借力阿里品牌本身,再加上“去IOE运动”(在阿里巴巴的IT架构中,去掉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代之以自己在开源软件基础上开发的系统),使得“阿里云”正中政府采购“痛点”。于是,最早从浙江“大本营”起航,而后“攻城略地”,一路“绿灯”。
      5月底,“阿里云”负责人坦言,确实获得了海关总署8568万元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订单,阿里提供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并与海关探讨构建“互联网+海关”新模式。
      “阿里云”已与国内十多个省区市签署了云计算协议,并一直与中国气象局、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等保持合作。
      这也得益于“阿里云”擅长与政府“做生意”。在阿里巴巴IPO仪式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谈到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时表示,“与她谈恋爱但别与她结婚,做到一种若即若离的巧妙状态,政府想要解决问题,企业要做的是面对问题与政府一起解决问题。”
      本月初,阿里云启动全球合作伙伴计划,搜寻顶尖合作伙伴,共同为客户提供云服务。第一批加入该计划的机构包括英特尔、新加坡电信、迪拜Meraas控股集团、Equinix公司、电讯盈科(PCCW)、LINKBYNET和香港名气通,大有覆盖北美、亚洲、欧洲、中东和北非之势。
      然而,作为云计算“始祖”和业界公认的云计算“老大”,亚马逊却并没有在中东地区设立数据中心。亚马逊云计算服务AWS向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但对非洲和中东,则更多依靠法兰克福和爱尔兰两大数据中心进行辐射。在中东这块重要市场,“阿里云”拔得头筹。
      面对“阿里云”的凌厉攻势,亚马逊AWS产品拓展经理庄富任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我们已在北京进行部署,以更好服务初创企业、中小型和大型企业客户。我们也将在宁夏建立云平台。”
      爱贝云计费CEO丘越崑,自认为是纯粹的技术方案提供商。他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我们也正与政府机构和大型物业集团合作,促进小区交易电子化”。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科技手段会带来更多新场景。
      对与政府一起“做生意”,一些国外的中小企业也很感兴趣。以色列二维码技术创业公司Visualead对此就充满期待。该公司创始人Nevo Alva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将来会进军移动支付市场和票务,并在政府合作方面发力。

“云服务”助力政府转型

      如今,国内各级政府越发注重“云服务”采购。在“互联网+公共服务”领域,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最让人称道的还是能力输出,包括大数据能力、云计算能力、支付能力以及连接能力(入口能力)等。前几年O2O概念兴起时,互联网“大鳄”们凭借这些能力在传统商业领域布局,如今,公共服务又成为一块新的“竞技场”。
      2010年,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委开展了“云计算示范工程”;2011年,财政部在政府采购工作要点中,明确表示将积极探索云计算等新型服务业态的政府采购工作,不断拓展服务类采购领域;2012年,财政部印发了《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试用)》,将云计算服务纳入其中,为政府采购云计算服务减少阻力;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指出,要在若干重点领域推动公共数据开放、信息技术资源整合与政府采购服务改革,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开展百项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
      根据新近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我国将实施“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试点,建设工业云服务和工业云平台,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
      随着云计算深化应用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常态,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产业也将稳步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相关标准化工作的逐步推进,云计算产业培育已被提升至国家层面,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加速。
      马云认为,这个时代已从IT进入DT(数据处理技术),DT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是政府是否“在云上”,云计算、大数据应当成为服务型政府的新工具。
      以“阿里云”跟贵州省政府合作的“云上贵州”为例,2014年,阿里把贵州省7个厅局的数据进行了接通和系统集中,帮助贵州省政府节省了51%的IT成本。
      胡晓明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继续加强与各地政府的合作。这不仅仅能带动大中小企业分享“阿里云”的技术红利,也将推动企业加速转型。
      庄富任也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亮出了一幅“三方合作路线图”——亚马逊AWS提供云资源、技术支持和全球市场推广,合作伙伴和运营方提供风投基金或天使基金,地方政府提供税收优惠和场地优惠。
      上文提到的“阿里云”中标海关总署的项目,被称为“金关工程二期”大数据云。该项目将支持数据总量为8PB非结构化数据与160TB结构化数据的数据存取与分析。整个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其中,大数据云平台环境搭建及应用将于6月30日完成。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查阅海关总署有关公告后获悉,该项目中,与“阿里云”有关的是ECS云服务器、云数据库RDS、开放数据处理服务ODPS、云盾等9款云产品,而集成商是一家注册地在江苏南京的IT公司。
      对业界来说,这笔订单的象征意义似乎更大。目前,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领域,虽然企业和政府都热衷于探讨与跟进,但如此规模的投入和采购并不多见。特别是在公共云服务市场,政府目前IT采购的方向虽然明确,但仍以硬件采购为主,而且采购比例普遍偏低,这与国际政府采购市场呈现出明显差异。
      一位不肯具名的业界人士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政府采购会对信息安全性及稳定性更加看重。IBM、惠普等企业花费的力气未必就比阿里少,但‘阿里云’胜出了,这就值得传统IT厂商们想想,下一步究竟该怎么走。”

云计算呼唤标准和规范

        如今,各级政府部门纷纷表示要加大云计算服务采购力度。然而,从国家层面讲,首先要构建一个安全、有序的云计算发展环境。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主任何宝宏曾表示,政府采购云服务空间巨大,我国政府信息化采购的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是当前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的十余倍。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发现,2009年,美国联邦政府首次设立了联邦政府首席信息官,开始把数据从数据中心搬到“云上”。2010年,美国发布《联邦信息技术管理改革的25点执行计划》,其中一个重点就是“云优先”战略,要求各政府部门制定迁移计划,将部分服务迁移至云服务并淘汰部分旧系统。2011年,美国基于“云优先”的要求发布了《联邦云计算战略》,规定美国政府800亿美元的IT开支中,1/4左右可以迁移至云服务。
      6月14日,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在“第九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上表示,电子政务技术体系走向云架构、运营走向云服务是必然趋势,但云服务采购要有步骤、有标准、有规范、有评价,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细化。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呼吁尽快将云计算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吴鸿表示,在云计算相关领域,缺少明确的云优先指导政策,尚未在政府部门的采购目录中明确将云服务列入其中。云服务将以往静态的固定资产投入转化为动态的信息服务采购,传统的预算、审计制度无法适应,这已经成为政府部门采购和使用云计算服务的重要阻碍因素。针对目前政府、行业使用云服务成功案例相对较少的状况,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委梳理区域以及行业内云服务成功案例,在智慧城市,电子政务云等方面推出优秀案例,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推广应用。
      2015年4月1日,两部云计算支撑性的基础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和《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已正式实施。其中,前者面向的是党政机关的采购部门,后者则是云计算服务商和测评机构。这意味着,两项“国标”针对政府部门和重要行业使用的云计算服务,规定了应具备的基本安全能力,并对云服务商提出了一般要求和增强要求。自此,云计算国家标准化工作进入新阶段。
      目前,我国云计算核心关键技术仍有待发展与攻关,云计算标准和支撑体系亟待完善,政府在采购云服务方面依然存在“不敢买”和“不能买”等问题。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程度有待提升,部分行业市场门槛仍然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