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刚改造好地下车库 一夜之间多了十几扇门
车库两侧被隔间后,其余车只能停在走廊。
最近3个多月,家住大关南七苑的胡先生为了电瓶车无处安全停放而烦恼。
胡先生住在小区的3幢,近20年了。一直以来,3幢和4幢的居民都是共用一个地下自行车车库。今年3月,社区对车库进行了大改造以后,4幢的居民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地下车库里装了十几道铁门,钥匙只在小范围里共享,这下子,3幢的居民无处停车,大家意见都蛮大的。
两侧被隔间装了十几扇门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大关南七苑。4幢共4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楼梯边上都有一个入口,通向架空层的地下自行车车库。车库的几个门都敞开着,走进去是一条走廊,四五米宽,停着十几辆电瓶车。在走廊的两侧,一排蓝色大铁门依次排开,记者数了数,有16个。
3幢的居民吴女士走进地下车库取电瓶车。听到记者的询问,吴女士似乎很有话说,“这些都是个别居民自己装的,装好以后锁起来当储物间用,放放电瓶车。这让其他人怎么停,太没道理了。”透过小小的一道门缝看进去,这些“车库”里放着电瓶车、自行车和一些旧家具。
住在4幢3单元的张大伯,走到门口说:“我们居民装的,熟悉的几户人家拼一个,十几个也够了。我老婆有一辆电瓶车,就是跟1单元的一户人家拼的。不过,听说也快拆了,这个弄不长久。”
吴女士说,前些年,地下车库里堆有杂物,没现在这么干净。但有个清洁工住在车库旁边,给大家看管车子,还扯了线板让大家充电,一个月交20块钱。现在他们只能停在走廊里,那些大门又锁不住,分分钟电瓶就被偷走了。
社区正在上门协商解决
南苑社区的陈磊书记介绍,小区共有17幢楼,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有的楼下有车库,有的是没有的。所以,最开始建房子时的考虑是所有的架空层由所有的居民共享。基本上,两到3幢居民楼共享一个车库。
但让陈书记很无奈的是,这个道理有的人明白,有的人却不明白。“比如说,4幢的居民就认为,车库在我们楼底下,我们买了这里的房子,车库就是我们的。而且4幢有48户居民,3幢有78户。那3幢的人当然有意见了。”
前几年,小区靠河近的几幢楼地下车库出现了漏水进水的情况,去年社区进行老小区改造,对发生这种问题的车库进行修缮。今年3月修到4幢,没想到,工程还没验收,一夜之间这几个门就装好了。“本来社区还打算在里面装一圈自动投币的充电桩,现在也装不了了。”
为了解决这个老小区的老大难问题,社区也做了很多尝试,找过消防、公安等部门,无奈要解决这件事涉及的部门太多。“社区没有执法权,只能上门协商。”陈书记说。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 岳鑫 文/摄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