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精气神 崇尚真善美

10.05.2017  16:20

   浙江在线5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王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一根“定海神针”,牢牢扎根在祖国大地。

  24个字的概括,字字珠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举起了民族精神的火炬,吹响了时代前进的号角,也渗入到文化建设的血脉之中。

  浙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奏起于“八八战略”。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的文化大省建设“八项工程”中,把文明素质工程作为文化大省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此成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

  历届省委、省政府传承接续,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了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接力。

  “务实、守信、崇学、向善”,这8个字,从一场场在全社会范围开展的征集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写进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报告中,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浙江落地生根。

  近年来,我省实施核心价值普及、优秀文化传承、文化礼堂建设、最美风尚培育、网络空间清朗、诚信建设推进等“六大行动”,核心价值观在浙江文化建设中生动可感,一大批优质的文艺作品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倡导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文由心生:

   唱响浙江精神的“正气歌”

  一部主旋律正剧,一跃成为年轻观众的流量担当。浙产剧《鸡毛飞上天》做到了。

  这部靠“精神颜值”赢得观众的良心之作,是继《向东是大海》《温州一家人》后的“浙商系列创作”,跨越40年,讲述了三代义乌人艰辛曲折又充满激情的创业史和感情史。

  “浙商系列创作”生于浙江、长于浙江、情系浙江,创作素材完全来源于浙江人民火热的生产生活,浙江人身上一直流淌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血液,剧中那些充盈着正能量的元素,无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浙江人身上的外化体现。

  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是“视”与“听”的盛宴,更起到精神提升作用,引发人们的“思”与“想”,触及灵魂,沉淀思想,转化为价值观、世界观。“浙商系列创作”热播后引发了人们对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更多的思考。

  一大批像“浙商系列创作”这样的优秀文艺作品,近年来,在浙江大地层出不穷:以玉环的“海岛好医生”吴棣梅为原型创作的越剧《我的姨娘我的娘》,根据宁波籍女科学家屠呦呦的事迹改编的歌剧《呦呦鹿鸣》,以道德模范蒋引娣、封丽娟等人为原型创作的越剧《德清嫂》……都在讲述发生在浙江大地的好故事,传播源自浙江的好声音,让人喜闻乐见。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近年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浙江在创造富裕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建设起了一个个精神富有的道德高地。凡人善举,温暖人心,最美人物,灿若星辰……一路吟咏着善良之歌,播种着德泽之光,镌刻下浙江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点点足迹。

  杭州“最美妈妈”、湖州“最美保安”、衢州“最美老师”、宁波“最美快递哥”……浙江的“最美现象”从“盆景”到“风景”再到“风尚”,随处可见,无处不在。以“最美现象”为灵感创作的《谁是最美的人》《最美是我家》等歌曲,以及一场场“最美人物”微宣讲,与人们一颗颗向真、向善、向美的心同频共振,传唱在浙江大地。

  千万个接地气的“最美种子”竞相绽放,唱响了浙江精神的“正气歌”。

   文以载道:

   传播中国价值的“进行曲”

  文运牵着国运,文脉连着国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

  “文以载道”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近五年来,浙江的文艺创作以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为“经线”,以当今时代的风气风貌为“纬线”,编织出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篇章。

  先看“经线”。

  定档5月27日全国公映的浙产电影《荡寇风云》,根据中华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真实历史事迹改编。这是戚继光的戎马一生首次被搬上大银幕,完成了浙产影视剧为戚继光题材打造的电视剧、纪录片、电影“三位一体”立体呈现。在此之前,浙产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已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随后,浙产历史纪录片《戚继光英雄传》又以讲述历史事件的形式再现戚继光的故事,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广大观众的需求。

  不光是一组“戚继光”系列,还有电影《大圣归来》、电视剧《精忠岳飞》、动漫《绍兴师爷》、出版物《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等一大批浙产文艺作品,都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挖掘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再看“纬线”。

  同样是一套“组合拳”。浙产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1》演绎了新中国“两弹一星”研制的传奇故事和光荣历史,捧回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承接其后,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开始,着力塑造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在复杂多变和严峻的国际环境中,为维护祖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进行的坚定而有理有力的斗争。

  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一批带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艺作品应运而生,如,浙产电视剧《国家命运》《人民检察官》《焦裕禄》以及“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系列等,“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用满满的文化自信讲出了中国好故事。

  经纬纵横。在浙江,先进文化成了一种自觉价值意识,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时代聚精神,吹响了时代前进的文艺号角。

   文以化人:

   凝聚中国力量的“交响乐”

  文化是人化,文化也化人。

  在浙江,承担着审美教育“化育”功能的文艺作品,正以各种形式为人的精神家园建设提供养料,赋予人的生活以意义和动力。

  “浦江郑义门,同堂亲如初,家规历沧海,代代有相传,忠孝礼义廉,江南第一家。”在台州黄岩高桥街道螺屿村的文化礼堂,村民们被浙产廉洁动漫剧《郑义门》深深吸引,郑家168条家规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通过“郑浩拒礼”等故事生动体现,登陆央视后更是引起了全国瞩目。

  在浙江,不仅是浦江一地有孝义传家900年的《郑氏家规》,各地都在挖掘、传播、践行家风文化,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嘉善有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了凡四训》,衢州有孔氏南宗的《孔氏家训》,温州有明朝政治家刘基的《刘氏家训》,兰溪有诸葛后裔的《诫子书》……这些都在推动着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文以化人”,重点在乡村,难点在网络。

  以遍布在浙江乡村的6500余个农村文化礼堂为阵地,“十万农家创文明”“红榜颂道德”“乡村文明俱乐部”“千镇万村种文化”“最美人物微宣讲”等活动在浙江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有党员说,这些活动就如“文艺党课”,教化了苍生,净化了风气,也美化了心灵。

  浙江是网络文学大省,网络作家、网络文学作品以及在清朗网络空间上的努力,均走在中国前列。浙江是中国第一个成立网络作家协会的省份,创造了网络文学工作的“浙江模式”,4月中旬,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正式落户杭州并启动运作。

  文由心生,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借助文化的力量,浙江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这一曲文化自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交响”,必将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