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外贸出口基地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全市外贸出口基地的发展现状
2010年以来商务部在全国开展了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培育工作,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出口基地建设是商务部门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现有国家级基地和省级基地二类。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共分专业型示范基地、企业型示范基地和综合型示范基地三种类型。其中,专业型示范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出口规模、出口潜力和技术水平,示范带动效应较强的某一特定行业的产业集聚区。省级基地又分为农轻纺出口基地、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和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三种类型。2010年底,浙江省商务厅、 浙江省财政厅公布了第一批50个“浙江省出口基地”,我市有6个入选,分别是:海宁经编产品出口基地、海宁皮革产品出口基地、海宁家纺产品出口基地、平湖服装出口基地、秀洲洪合针织服装出口基地、桐乡玻璃纤维出口基地。2012年2月,省公布第二批59个“浙江省出口基地”,我市有7个入选,分别是:南湖精细化工出口基地、桐乡崇福皮草出口基地、平湖箱包出口基地、平湖光机电出口基地、海盐紧固件出口基地、嘉善新能源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海宁新能源科技兴贸创新基地。2012年,桐乡玻璃纤维出口基地晋升为第二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2013年,海宁经编纺织品基地、平湖箱包基地晋升为第三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至此,我市共有13个外贸转型升级出口基地(3个国家级,10个省级),省级基地中,农轻纺出口基地6个,机电产品出口基地2个,科技兴贸创新基地2个。若按区域来分,海宁4个,平湖3个,桐乡2个,嘉善、海盐、秀洲、南湖分别为1个,这和我市的块状经济特色和产业结构基本吻合。2013年,13个外贸出口基地完成出口额70.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2.9%,基地在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
二、出口基地建设的主要工作
出口基地建设和培育主要是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发挥集聚和服务功能、打造区域品牌、促进产业升级。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是出口基地建设的核心载体。近年来,市商务局始终将出口基地培育工作作为外贸稳增促调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全市的出口基地建设经过三年多的培育和发展,已初见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引导服务。 各基地所在地政府都成立了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局、商务局、财政局、工商局、外管局、科技局等部门组成成员单位,商务局领导任副组长或办公室主任,其中桐乡市还在商务局内成立了基地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局长和分管局长任正副组长,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海宁、平湖等部分县(市、区)还在基地内成立了出口基地企业协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各种基地工作会议,明确职责分工,指导和协调出口基地建设工作,形成了多级联动,分级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海宁市还建立了“海宁市出口基地网”,通过网络把国家的方针政策、政策法规、基地动态、统计数据、服务平台、重点企业等予以公示,方便基地企业点击查阅相关信息。
(二)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 为了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有序推进出口基地建设工作,各地制定出台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推进外贸出口基地转型发展。如桐乡市制定了《桐乡市玻纤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桐乡市玻璃纤维出口基地“十二五”发展规划》二个发展规划,秀洲区制定了《秀洲洪合针织服装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海盐县出台了《海盐县紧固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同时,各地还出台财政扶持政策,设立出口基地发展资金,发挥财政引领作用,加快出口基地建设。如秀洲区专门制定了《秀洲洪合针织服装基地建设产业扶持政策》。平湖市对列入省级以上基地的每年给予出口基地办公室10万元工作经费补助,主要用于基地产业规划制定、宣传、广告、培训等;对承担基地建设日常工作的产业协会(单位),给予年度工作经费2万元补助;对于列入出口基地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的平台进行年度考核,考核优秀的平台给予5万元奖励。桐乡市在外经贸扶持资金中每年安排不少于150万元用于出口基地建设,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创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自主品牌和发展国际营销网络等。对出口基地和基地企业实行“四个优先”,即优先安排广交会等重点展会的展位、优先支持出口基地和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优先宣传推介和优先使用各级贸易促进资金。
(三)强化科技兴贸,促进产业升级。 鼓励基地企业积极和各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提升技术含量。如嘉善新能源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已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晶硅片生长、新型晶硅热场材料、硅片切割等技术研究,开发了铸造类单晶硅片(Virtus Wafer)、磁场直拉法(MCZ)制备低氧单晶硅片、超薄硅片、树脂固结金刚石切割线等新技术、新工艺;已获得中国专利48件 ,其中发明专利5件,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国家火炬计划1项,浙江省新产品6项,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1项,并被省科技厅批准为“浙江省太阳能硅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秀洲区与浙江理工大学建立紧密型技术协作关系,将大学服装设计研究的技术成果和新材料研究成果通过基地中心进行成果转化,每年发布秋冬、春夏两季的流行趋势,每季自主研发款式200个,以会员制的方式供基地内企业使用,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提高了出口产品附加值。海盐县争取到了“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并积极与航天航空等央企合作,进军高端紧固件产业,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海宁市浙江中天纺检测有限公司主导制定国家标准1项和行业标准4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和行业标准6项;主导制定海宁经编及家纺行业联盟标准11项。平湖箱包基地与东华大学合作,累计为出口基地箱包企业设计新产品320余款,每季度开发新产品70余款;此外,设计中心连续四年夺取了国家箱包设计最高奖——“中国真皮标志杯”箱包旅行箱包类设计金奖;并积极参与了国家环保部《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箱包》标准的制定工作;去年9月11日,参与了全国皮革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野餐包》、《高尔夫球包》、《电脑包》、《箱包容积率的测定》以及《QB/T2155-2010旅行箱包》等8项行业标准的标准审定,并参与了其中《电脑包》的编写工作,并成功申报省级新产品3项。
(四)完善平台功能,服务基地企业。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出口基地建设的核心载体,我们围绕产业升级、产品换代、产业链延伸和技术进步等政策导向,把产业、基地、企业、项目有机结合,加快出口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申报项目,不断增强财政投入的引领示范效应。目前,我市共有34个外贸公共服务平台获得认定,共获得国家资助3088万元。其中,海盐县的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平台、海宁市浙江中天纺检测有限公司公共检测平台、桐乡市巨石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平台等三个平台被确认为省第一批重点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已认定的34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涉及国际营销、公共展示、宣传推介、公共检测、公共交易、公共信息、产品设计与技术研发等,这些平台的创建,为提升区内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外贸发展环境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如嘉善县的昱辉新能源公共试验检测平台几年来为基地内光伏企业完成硅片及辅助材料拉伸试验、图像颗粒测试、热分析、表面张力测试、ICP-MS测试等5000余次。海宁市浙江中天纺检测有限公司共开展33次专题讲座,为285家企业2500多名员工提供标准、检测技术、WTO/TBT预警信息等知识培训;帮扶45家企业申报省级新产品176项,帮扶12家企业申报各类专利35项,参与4家企业8个技术中心建设。海宁中国皮革城国际营销服务平台,2011至2013年,平台直接投入资金5784.5万元,用于电视、报纸、电台、户外和高炮广告宣传投入;举办海宁中国皮革时尚周、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流行趋势发布、海宁中国皮革原料辅料展;组织品牌皮革企业前往欧洲、北京、上海、沈阳、成都等地举办技术和产销合作对接、专场发布会等活动,进行产业推广和品牌提升。
三、出口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出口基地经过三年多的培育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市的外贸转型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各基地之间以及基地内各平台之间发展不尽平衡。好的基地,机构健全,措施有力,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而有的基地,只是隶属于某几家企业,工作推进不快。基地内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工作开展比较出色,而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本企业服务较多,公共性发挥不够。二是出口基地内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对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研发、检测的意识和主动性不强,导致公共服务平台的公共服务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当前出口基地建设大量工作主要是由地方商务部门负责,由于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支持和人员配备,导致相关工作难以深入,作用发挥受限。同时,公共服务平台均为中介服务机构,商务部门对其监管难度较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出口基地建设步伐。
四、深入推进出口基地建设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推进外贸出口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 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和举措,定期对各出口基地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并对基地发展情况进行年度考评;建立完善相应的统计、信息系统,收集和统计有关出口基地及重点企业的数据和信息,定期向上级部门报送并且通过部门、协会网站及相关刊物报道等多种渠道宣传发布。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抓好基地核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力争在投资主体,管理模式上都有所创新提升。
(二)进一步推进出口基地产业链的壮大发展,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 围绕龙头企业的主导产品,推进产业上下游延伸、配套和相关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引进、培育,强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由产业集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同时,推动基地内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统一营销公司,抱团拓市场,构建出口供应链;鼓励上下游企业相互参股,共同开展产品的研发,设计;鼓励基地企业组建相关协会等行业自治、自律组织,打造区域品牌,加快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三)进一步加大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创建外贸综合服务商 。 必须坚持不懈抓平台建设工作,对已经申报的平台建设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管理,提升平台能级和水平。重点抓好公共交易平台、 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公共质量检测平台和金融、物流等综合服务性平台建设 。加大推广外贸供应链管理模式,引导有条件的外贸企业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创建外贸综合服务高,提升基地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后劲。
(四) 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及其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引领基础转型发展 。 进一步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加强对龙头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引导,鼓励平台向基地内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检测等服务,不断提高平台服务公共性。对一些已经成熟的平台,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广而告之。要通过网络,各种宣传媒介,提高知名度,扩大受众面。同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把自有平台剥离出来,逐步独立形成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
来源:( 浙江商务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