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篇文章 助推乡村振兴 海宁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

24.04.2018  01:49

  今年以来,海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部署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布局。

  年初,海宁正式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通过“田水路林村”全要素全区域综合整治,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垦造、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等“六大耕地保护工程”,提出从2018年至2020年实施“41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明确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确保新增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4万亩力争5万亩、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1万亩、获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1万亩。

  在海宁袁花镇梨园村锦绣大道两旁的“阳光科技小镇”建设现场,一批标准厂房正在施工建造中。袁花镇副镇长宓舟丹表示:“这是全镇村村组团(抱团)在工业园区发展的标准厂房,未来一些新材料、新能源、新厨电产业都将集聚到这里。

  借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力建设“一主两副、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袁花镇全镇在建众创空间50万平方米,其中村级抱团发展25万平方米,建成投产后,可实现每个村平均拥有15000平方米村级经营性物业,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合理布局,运用“技术+资本”方式,这里还加快了食用菌、保健中草药(桑黄)、大棚蔬菜基地、家庭农场蓬勃发展,丰富了全市菜篮子,为农民就业和鼓起钱袋子打下了扎实基础。目前,袁花镇共种植桑黄食用菌90万棒,产量4000公斤,产值1600余万元。“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总占地227亩,全年秀珍菇、喻黄菇等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800万棒,实现亩产值12.73万元。全镇标准果蔬大棚共1500余亩,培育精品蔬菜,打造千亩果蔬基地。

  而位于海宁东北部的海昌街道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也实现了“产业更兴旺、农民更实惠、生态更宜居、村级集体更富裕”的目标。该园区涉及勤民、黎峰两个村(现合并为横山社区),项目区域总面积10303亩,现状农用地面积7500亩(其中耕地5300亩)、建设用地1195亩,宅基地户均用地1.03亩,已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300亩。

  “通过农户集聚搬迁,形成集中连片的耕地,有条件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既依托粮食产业保基本、兜底线,又实现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勤民区块基本形成了西水稻、东水产的农业发展空间布局。”海昌街道副主任黄卫强介绍说。

  1077户农户异地搬迁集聚建房后,户均用地下降为0.48亩,在大幅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共享了商业配套、便捷交通、社区服务等公共资源,促进了农民城镇化。与此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规模种植户,农户获得了800元/亩的年土地流转收益,拓展了增收渠道。

  随着大规模农田的连片整治,海昌街道现代农业园区域内生态环境大幅改善,三类水质占比70%以上,水质的改善反过来又促进了水稻、水产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2018年是海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启动之年,我们将重点通过做好三篇文章,为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好局、起好步,助推乡村振兴。”海宁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做好“水田提标”的文章。重点组织一批整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成一批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目前全市已经确定“千亩以上”项目10个,“万亩以上”项目1个。

  做好“生态提升”的文章。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田园规模,优化田园风貌,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努力实现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谐统一。

  做好“村级增收”的文章。农户在搬迁集聚建房后,在户均用地下降的同时,村级集体围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参与村村抱团项目,把指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来源:2018年4月23日《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