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一天拿180块 拆楼工搏命换钱不愿把苦传给下一代

22.05.2015  08:53
昨天发生坍塌事故的民房

   浙江在线5月21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刘永拓 俞雯祺 摄影/王坚颖 编辑/沈正玺) 杭州余杭区乔司街道的三角村月牙河,整片的房屋都在拆。昨天,其中一栋房子在拆除过程中突然坍塌,3名拆楼工被埋压致死,另外还有4人受伤。

  随着救援的结束,摄影镜头和摄像机纷纷撤下,今天的工地格外地安静,也不见拆楼工热火朝天敲墙、削砖的场面,只有两只土狗在废墟里“警戒”。

  以工地为家的谭师傅,一边抽着烟,一边看着废墟发呆。工友意外伤亡,拆楼工程全部被叫停,尽管平日的劳累有了缓冲的机会,但他更愿意尽快复工,因为停工一天,意味着少赚180元。

   杭州一民房倒塌致3死4伤 施工时在场人员未被要求戴安全帽

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昨天坍塌意外中受伤的黄大姐躺在病床上。

   “我们的苦只为下一代的不苦”

  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黄大姐躺在一楼急诊观察室的病床上,抬头望着天花板,一语不发。这是个双人间病房,但目前只有她一人住着。

  在送走了一拨又一拨媒体后,过去的24小时里,除了护士和丈夫,再无人来探望黄大姐。“他们都是丰都的,只有我跟我老公是武隆的。”黄大姐口中的“他们”是指同一批在月牙河拆楼的工友。

  2014年,因为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武隆成了热门旅游景点。然而武隆峰青岭翠、壁立千仞、绿草成茵,让观众心驰神往的美景,在黄大姐的眼中,却意味着贫穷。

  “我们那里的人就靠种田过活,没别的能干。”这意味着,一旦老天爷“闹脾气”,黄大姐一家的收入就没着落。

  黄大姐的丈夫老张率先走出了大山,跟老乡一起来到杭州拆楼,一干就是十几年,苦归苦,但至少收入还不错。在顺利送孩子去湖南上大学后,黄大姐也加入了拆楼工的队伍。

  事实证明,老张夫妇的决定是对的,凭借着拆楼的“高收入”,他们家成了村子里首批在城里买房的人家。“房子大概花了20多万,算上装修总共差不多30万吧。”这里头,是夫妻俩的全部积蓄。

  买完房子,夫妻俩这辈子的“梦想”算完成了,剩下的希望就全在儿子身上。黄大姐说,儿子学的是信息工程,再过一年就毕业了。“听他们说,这个专业一毕业工资就有七八千,比我们可高多了。”谈到儿子,黄大姐脸上总算有了笑容。“以后回老家住新房子,靠儿子吃饭喽,读书就是有用。”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就在黄大姐最后一年的拆楼生涯里,发生了坍塌意外,她与丈夫死里逃生,如今两人都躺在了医院里。尽管早就深知这行当的危险,但突如其来的“意外”还是打乱了两夫妻的退休计划。黄大姐筹谋着,病好了就回老家打点零工,不过这一切,都得瞒着儿子。

面临停工,谭师傅有些着急。

   平日里唯一的休闲就是睡觉

  三角村月牙河自然村整片的房屋都在拆,但今天工地上一个人影也没有。匆匆而过的路人忍不住张望最里头那栋红色建筑——昨天,它吞噬了三条人命。

  该楼西南面100米位置,也有一栋红色建筑,还没拆,里面住着一支9个人(6男3女)的拆楼队,来自重庆万州。中午12点,谭师傅在屋外抽烟,妻子则在屋里缝衣服。昨天那场意外后,工作暂停,他们难得休息。

  夫妻俩的房间在二楼进门的右边。推开门,不足十平米的空间被分隔成两部分,一半是作厨房,一半是卧室,包裹、塑料袋被凌乱、无序地堆放在各个角落,整个屋里没有家具、没有电器。

  算上昨天,谭师傅和妻子已经停工两天,如果继续停工,每个月存3000元的计划就要落空了。谭师傅负责拆砖,工钱是每天180元;妻子梅大姐负责削砖,按4分钱一块砖计算,一天能赚80元到120元,俩人合起来每天也有近300元。“这两天,天气还算凉快,适合干活,等过段时间高温天来了,能开工的时间就少了”,想到这些,谭师傅摇摇头收起了那3元钱一包的烟。

  我问谭师傅,“不趁着休息去西湖转转?”谭师傅笑笑,摇摇头说:“没有钱呐”(以前坐公交路过一次)。我又问,“那这两天干啥?”他答:“休息,睡觉呗。”

  他们平常早上4点起床,吃个饭出发,10点回来,吃完中饭躺下;下午1点再出发,到下午4点多收工,回来吃个饭、散个步,晚上7点一过就得躺床上了。“出门干活,回来休息,拆楼工的生活就是这么枯燥。”谭师傅说。

  偶尔,谭师傅会陪着妻子去附近的夜市逛逛,但基本都是看一眼就回来,顶多8点就睡了。“我们这是力气活,有得休息就抓紧休息,别的啥也不想干。”

   拿命拼,出了意外还得自己担

  昨天坍塌事故发生后,李师傅骑电动车从2公里外的另一工地赶到现场,揪心地等老乡被救出来。一群拆楼工人中,唯独他顶着一个红色的安全帽,分外显眼。这顶安全帽是两年前李师傅从工地边上一个小店买来的,标价5元,是最便宜的那种。

  李师傅原本做木工,2008年,他听说沿海一带项目多,就跟着一拨老乡来到杭州拆楼。

  然而,开工一个月后,意外发生了。“我也记不清怎么回事了,就一块砖头砸下来,落在我手和脚上。”李师傅回忆,当时根本站不起来,还是老乡帮着送到医院,拍片后才知道左手、左腿都骨折了。

  拆楼工虽然都是按天计算工资,但通常都要到拆迁工程结束或者工人离开才结算,因此住院后,李师傅面临的是没钱交医药费的尴尬局面。

  “包工头后来赔了我7000元,医药费总共要8000元。”李师傅说,欠的那1000多元,医院最后看他拖着拖着也没再管了。李师傅出院后,回到老家休养了将近半年,直到完全康复后才又出来工作。

  他也想过再回去做木工,但似乎并不容易。“一个是要人脉啊,我不认识人,他们带不了我入行。”转悠了一圈,李师傅还是干起了拆楼。不过,那次意外以后,李师傅每次进工地,都带着安全帽。

  李师傅说,拆迁队里的包工头都会给老乡们买保险,但具体能赔多少,也没个准,至于保单也没见过。不过,干了那么多年的活,从来没听说哪个包工头跑路或者不赔钱,毕竟这一行都是老乡带老乡,如果不赔,以后谁还给他干活。

因为坍塌事故,乔司街道三角村拆迁项目全部叫停。

   “高危、重体力”的拆楼工越来越难招

  昨天的那场事故,有人认为这只是意外,但现实是,拆楼工就是一个危险系数很高的工种,即便戴着安全帽,即便经验丰富,稍有不慎意外就会降临。

  今天在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记者又遇到一名因为房屋坍塌受伤送医的拆楼工——52岁的重庆丰都人老刘,与昨天的死者们是老乡。

  今天早上,老刘在嘉兴海宁拆除一幢民房时,围墙倒塌,砖块压到他的腹部,造成内出血。上午8点,他被推进手术室,直到下午1点半还没出来。老刘妹夫盯着手术室那扇双开门,眉头紧蹙。

  每天打交道的砖块、钢筋、楼板和混凝土时刻威胁着拆楼工的生命,近几年,愿意吃这一份苦的人越来越少。几年前,在杭州城郊,来自湖南、贵州与重庆的拆楼队竞争激烈,但现在留下的大多是重庆人。老刘的一位工友露出烟渍牙,笑了笑说:“可能因为重庆人能吃苦吧。”

  包工头老张觉得雇人越来越难,愿意干的清一色都是50岁左右的中年人,“但是他们的体能已经不太适合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老张在江浙地区带队拆楼已经十多年。他认为,“老人”拆楼,干的是机器该干的活,简直是用命在换钱。

  他介绍,施工单位从政府手中承包待拆楼房,包工头再从施工单位手里揽活,双方按建筑面积议价。这两道转手中,施工单位和包工头都要赚钱。如果中间再有大包工头与小包工头之分,层层分走利润,最后的包工头赚得很有限,甚至赔钱。

  正因为如此,包工头为了多赚一点或不赔钱,只能尽量要求拆楼工人把能卖钱的建筑材料全都拆下来,然后变卖。老张说,据他了解,乔司这块的房屋拆除,施工单位跟政府签订的合同规定是用机器拆除,但“机器不知轻重”,会毁掉砖块等一切值钱的东西。所以,为了多拆点建筑用料卖钱,大部分房屋拆除工作改用人工一点点地敲。这才有了男人敲墙、女人削砖的分工。

  “机器拆得既快又安全,人工不仅慢而且危险,但是为了利润,只能让拆楼工去冒险”,老张说,这是他能告诉记者的一点行业内幕,其他的也不好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