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浙江安吉:美丽乡村的绿色觉醒

24.05.2018  15:37

浙江安吉:美丽乡村的绿色觉醒

蓝天白云下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四周青山叠翠,溪河清澈见底,干净整洁的街道两旁花红柳绿,一幢幢农家小洋楼如立画中。上海老人赵承龙说,他只想定居在安吉县;长年生活在余村的美国人托尼表示,这里就是他的第二故乡……这片土地,成为他们的理想选择。 

余村全村1050余人,曾为省级贫困村。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目光盯上了身边的大山,开矿带来收入增加,但青山残破、溪流污浊,这样走下去终将无路可走!20世纪90年代末,余村开始觉醒,逐步萌生关矿关厂的想法。可出路在哪儿?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12年来,安吉人高举“两山”理论旗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终于找回了绿水青山,而且真的为安吉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绿水青山奇迹般地成为“金山银山”。 

懂选择,知舍得。余村关闭矿山企业,加强绿化建设,综合治理环境,发展休闲经济……走上“鱼与熊掌得兼”的发展之路。2017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410万元,人均收入4万余元,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9倍。 

美丽乡村水先行。如今,整洁的环湖大堤绵延铺展,规整的宾格石笼严阵以待,浩渺的南太湖水一碧万顷。水网密布的湖州常年提供入太湖40%的自然径流量,治水任务非常艰巨。 

早在2003年10月,湖州长兴县便建立了河长制,由县水利局局长和环卫处负责人担任河长。13年后,河长制上升为国家意志,湖州积极探索建立立法、标准、制度、智慧管理等工作体系,并发展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小微水体河长、河道警长、民间河长和河道志愿者2.1万人,将每一个水体都纳入了呵护之中。 

侬家住在太湖头,打桨真从镜里游”。如今,湖州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77个县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入太湖水质连续10年稳定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标准,一域碧水铺开了百业锦绣。 

更为难得的是,湖州治水还治出了“国标”。全市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合同能源管理为全国首创,以水环境优美为主体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成为全国标准,河道生态建设机制成为全市行业规范……为太湖流域乃至长三角地区构筑了一道生态安全制度屏障。 

在安吉县双一村一处负氧离子监测点,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达3200余个,为最高等级,对人体健康有治疗和康复功效。安吉如今已实现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成为“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县;湖州被列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所辖3个县全部获评国家生态县,创建市级美丽乡村537个,全域皆为“安吉”之所,成为人们旅游、兴业、居留的热选。 

驱车安吉,窗外不时掠过座座青山,山坡上是生机盎然的翠竹和茶园。2017年,全县竹产业和白茶产业实现产值230多亿元,仅白茶一项就为安吉农民人均增收6000多元。 

在余村两山会址公园,一尊巨石巍然屹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个红色大字艳如朝霞。湖州人都知道,这不只是一个理念,更是他们10余年来用实践证明过的一条真理。 

溪水潺潺流,流出诗篇;芦花轻轻摇,美了画卷;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一幅美丽中国新画卷正迎着时代春风,带着朝气与幸福,在这里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