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研究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

03.12.2018  00:11

抗日战争研究是一个较新的史学研究领域,其真正起步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到今天,以改革开放为界,抗日战争研究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抗日战争研究被置于中共党史或革命史框架内,研究的问题比较单一;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阶段,抗日战争研究焕发出蓬勃生机,取得了长足进步。

改革开放开启了抗日战争研究新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抗日战争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改革开放大潮影响下,在唯物史观指引下,抗日战争研究者坚持求实、求真,拓宽视野、砥砺奋进,掀起了抗日战争研究的热潮。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抗日战争研究是一个相对特殊的领域,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政治性。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抗日战争研究思考问题和判断是非的标准,逐渐由此前的以阶级意识为重转向以民族大义为重。与此同时,抗日战争研究涉及的内容大大增加,如对正面战场、战时国共关系、战时外交和经济、战时文化和社会等问题的研究都有了相当大的突破。一些传统专题研究如中共抗战政策、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建设等研究也进一步深入。这一时期出版的论著不仅在数量上大大增加,整体水平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80年代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如何整合研究力量进一步推动抗日战争研究成为重要任务。1991年1月,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正式成立,同年9月《抗日战争研究》创刊出版,“一会一刊”有力推动了抗日战争研究。此后,抗日战争研究原有的分散无序状态得到有效改变,开始大踏步前进,每年出版相关学术著作多达近百部、论文数百篇,宏观与微观研究皆取得较大进展。此外,抗日战争研究开始从党史、中国革命史和民国史研究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

进入新世纪以来,抗日战争研究不断深化。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习近平同志强调,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这些重要论述为深入推进抗日战争研究指明了方向,也给研究者以极大鼓舞。为此,国家社科基金安排了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加大了对抗日战争研究的投入,如建设“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等。近年来,抗日战争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

新时代抗日战争研究需要向更深更广拓展

新时代,抗日战争研究要在改革开放40年来繁荣发展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抗日战争研究的重要指示,推动抗日战争研究向更深更广拓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第一,做好抗日战争研究的顶层设计。制订更为具体的中长期计划,整合全国各种研究和协助力量,使抗日战争研究在资料发掘和学术研究等方面都更有规划,以期推出更多高水平的抗日战争研究成果。第二,更广泛更深入收集国内外抗日战争相关史料。不仅注重对外文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也要加强对国内相关档案等资料的整理和出版,促进国家和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所藏资料的整理和开放。第三,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和合作,拓宽研究视野。抗日战争具有国际性,它既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只有走出去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才能使世界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作用。还应积极推动建立抗日战争研究的国际合作平台,提高抗日战争研究国际化程度,不断拓宽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的国际视野,努力扩大中国学者的国际话语权。第四,坚持学术活动的常态化,避免时热时冷。抗日战争研究与现实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在重要历史节点都会有重大纪念活动,学术活动随之增多,学术成果也处于高产期。但是,作为重要学术研究领域,我们对抗日战争研究不能只围绕历史节点做文章,而要持之以恒,促使优秀学术成果不断涌现。第五,改变大众传播媒介和互联网上“学者不在现场”的状况。当前,大众传播媒介和互联网上经常出现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内容,但一些内容存在史实方面的错误,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对抗日战争史实的认知和评价。这就需要加强学术研究成果的普及,同时需要更多学者走到前台,做好纠偏、正名、批谬等工作。

作者:高士华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