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浙江滨海湿地品牌

13.12.2016  17:18

中国绿色时报》2016年12月13日2版头条报道:

打造浙江滨海湿地品牌  ——记浙江杭州湾湿地生态站

     “携晚霞而观鸟飞,乘轻舟而泛水游。”如此诗情画意的风景,在国家林业局杭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尽情展现。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在2007年秋到生态站采访时,满眼所见的还是芦苇丛生的滩涂,除了泥巴还是泥巴。9年过去,这里一改往昔的面貌,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

  杭州湾生态站是开展杭州湾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长期、连续、定位野外观测和科学研究,以及我国海岸湿地观测、研究与科教的重要平台。每年,有上百种几十万只候鸟在迁徙途中经过此地,是鸟类迁徙途中的“加油站”。

   千年滩涂华丽转身  尽显湿地优美之态

  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建立的杭州湾生态站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内。据亚林所博士邵学新介绍,杭州湾湿地现在是“中国十大最具网络人气最佳野生鸟类观赏地”之一,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搜索》在此取景,影片中旖旎的自然风光让许多观众难以忘怀,《搜索》里出现的爱情屋仍被保留在公园内,成为湿地公园十大景点之一。

  通过电波、图像、文字等媒介形式,杭州湾湿地将生态美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美国《时代周刊》《华盛顿时报》、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巴伦周刊》等10多家美国知名媒体感慨:“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巴伦周刊》资深编辑曾拉着湿地中心负责人的手说:“非常羡慕您能在环境这么优美的地方工作。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来此地,哪怕只能当个义务服务志愿者。”此外,韩国的《亚洲经济》、香港《大公报》及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亚洲和国内媒体也竞相通过文字、影像等形式为观众展现杭州湾的美景。

   全力满足地方需求  多措开展科学研究 

  作为建设与技术支撑单位,杭州湾生态站为杭州湾湿地公园及新区生态建设与发展作出有目共睹的贡献。

  “十二五”期间,生态站克服资金与人员不足的困难,在亚林所和浙江省林业厅的支持下,新建样品前处理和分析实验室,土壤、植物和昆虫标本馆及水质自动观测站、土壤呼吸组分观测系统;修建和完善野外固定观测样地10处。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特征与演变规律,建立离岸沙洲、自然滩涂沼泽、围垦恢复利用区三大监测区,将固定样带、固定样方与长期采样点相结合,设置生态站监测样地,开展湿地特征、气象、水文、大气、水体、土壤、动物、植物八大类40多项指标的监测。自2008年起,生态站还每年编制杭州湾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

  近5年来,杭州湾生态站共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专题、林业公益行业专项等研究项目15项,取得成果3项。在杭州、宁波、绍兴等地实施了“杭州湾湿地保育与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杭州湾湿地资源监测与评价技术”等项目研究。“杭州湾典型湿地资源监测与恢复技术”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目前,其成果已在宁波杭州湾、温岭龙门湖、普陀桃花岛和嘉兴秀洲莲泗荡等10多个湿地公园得以推广应用。

  此外,生态站还与国家林业局湿地研究中心、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中科院土壤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自然博物馆等科研单位和高校建立长期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开展丰富的项目合作与研究交流。

   携手保护湿地资源  共推湿地事业发展

  保护湿地离不开群策群力。       

  据杭州湾生态站站长吴明介绍,亚林所与杭州湾新区管委会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生态站联合共建协议》和《生态站联合管理协议》后,由杭州湾新区为生态站提供固定观测用地和办公用房,将生态站纳入浙江省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网络,并依托生态站建立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同时,生态站参加了由浙江省政府组织、中国工程院主持的“浙江省沿海与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提交的《浙江省沿海湿地生态保育与利用战略研究》咨询报告为浙江省政府沿海开发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

  自2005年起,生态站便不断支持杭州湾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开展了“杭州湾湿地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价”和“杭州湾GEF湿地中心”建设,并为杭州湾湿地公园从省级晋升为国家级作出重要贡献。2015年,生态站进一步推动了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的范围调整工作,使其有效保护面积从470公顷扩大到6380公顷,并于当年帮助湿地公园申报了国际重要湿地。同时,生态站还牵头成立了省林学会湿地专业委员会、省生态学会湿地生态专委会,建设的浙江省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为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与恢复开展了技术培训。

  对生态站的未来发展,吴明说,虽然湿地公园一天天发展壮大,但生态站的软、硬件建设经费仍较缺乏,条件尚显简陋。因此,生态站将进一步深化科学研究,完善平台条件体系;加强监测规范与数据管理,编制观测研究数据集;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土壤、植物、昆虫、两栖类标本与样品库建设,将生态站建成行业与区域湿地的重点示范站。(作者: 本报记者 王建兰 王俪玢)

网站地图 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