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绑定银行卡,一定要注意安全
当下,不少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和家长建立了反馈机制,校方和园方有时会给家长群发短信,内容包括孩子的在校情况及学习成绩等。
然而,不久前,一位市民收到孩子“幼儿园”发来的短信后,轻轻一点,1.6万元拱手“送人”了。
“这条短信就是我那天收到的,你看。”昨天,曹女士拿出手机给记者看。这条短信内容,讲的是曹女士孩子开学以来的学习情况。“如果我要看孩子的学习成绩,就要点击短信里的网络链接。”看完短信后,曹女士想,孩子正在幼儿园上学,这条短信可能是幼儿园发来的。
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如何?曹女士很想知道,于是,她没多想就点击了短信中的网络链接。但奇怪的是,没有跳出手机网页,也没有所谓的学习报告。“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手机竟然提醒已成功安装了一款叫‘安卓管理’的APP。”曹女士说,她觉得这个软件很可疑,便打算删除,却没有成功。
当天中午,曹女士的手机连续收到4条验证码短信,此后,一名男子来电,自称银行客服人员,他告诉曹女士:“你的手机可能被植入了病毒,请马上查看手机银行,查看资金是否安全。”
想到不久前被下载的可疑软件,曹女士当即登录手机银行,并输入卡号及密码。得知银行账户并无异常后,曹女士放心了。
然而,当天下午,曹女士的手机又收到多条支付验证码短信,同时还有多条购物提醒短信。当她再次查询银行账户后发现,银行卡里的1.6万元已经被支出了。
手机病毒“偷”走了银行卡信息
曹女士报警后,民警通过调查,还原了该案中诈骗与盗窃结合的犯罪过程:
第一步,声称可以看孩子学习情况的短信,并非幼儿园所发,其中的网络链接指向案犯设置好的病毒下载页面。案犯利用曹女士迫切想要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心理,诱使其点击。
第二步,曹女士点击链接后,病毒就会自动安装进手机,并立即开始读取手机内的银行卡信息。而该病毒软件之所以名为“安卓管理”,就是为了迷惑事主,降低其对该可疑软件的防范。
第三步,病毒将读取到的信息自动发送到案犯指定的手机或服务器中,此时案犯已获取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号,但不知密码。为套取密码,案犯冒充银行客服人员,以银行账户存在安全隐患为由,让曹女士在手机中输入密码。之后,密码被病毒发送至案犯处。
第四步,案犯获得了所有的银行卡信息,通过网购平台来转移银行卡内的资金。
警方提醒,用户在下载手机软件的过程中要加强防范,特别是将手机与银行卡绑定的用户,一定要安装专业的手机安全软件,及时查杀和拦截病毒,并设置合理的转账支付限额。此外,在使用完手机银行后,应及时清除手机内存中临时记录的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防止被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