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铭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走进徐铭泽的办公室,就能发现他是一个很懂生活的人。不像许多企业家那样习惯把办公室布置得高冷且肃穆,他那里摆着一个装满各种食材的冰箱,桌上放着花样繁多的零食盒,整个空间杂而不乱,充满人间烟火味,因为他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度过。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是他喜欢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一直以来的行事准则。放弃金融业的高薪工作,离开能轻松赚快钱的投资行业,转而投身实体经济,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他希望能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解决城市生活痛点,也为社会“4050”人群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他是创业者 也是投资人 曾用八个月的旅行完成自我修行
徐铭泽最初走的是一条典型的金融业精英路线。金融相关专业科班出身,毕业后进入渣打银行工作,负责开拓浙江市场,主要为浙江中小企业主以及个人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当时渣打银行还未在浙江开设分支机构,徐铭泽笑称那时候自己就是个拎包客。
一年后,他放弃了这份令人艳羡的工作,转而踏上创业路,干的活还是不离老本行。“我为企业主做投资顾问,为那些有兼并重组需求的企业定制专业方案,通过牵线搭桥促成双方合作。”在此过程中,徐铭泽不仅完成了原始财富积累,也在投资领域练就了绝佳的决断力与精准的判断力。2008年之后,他开始尝试自己投资企业,成为一名真正的投资人。
俗话说阳光之下必有阴影。身处光鲜热闹的资本市场,年轻的徐铭泽承受着不为人知的风险与压力。2011年年初,他任性地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到澳洲佛雷泽岛的海滨农场生活了八个月。“说实话,当时我抱有一种逃避的心态,就想跑到一个可以退休的地方安度余生。”回忆起那段往事,徐铭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次漫长的旅行如同一次修行,他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不断进行自我价值的思考。旷野的风吹开了他长久以来存积在心的困惑,辽阔的海岸线也让他的心境变得更为开阔。徐铭泽清晰地认识到,相比于一味的追名逐利,自己更希望能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切实解决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点,创造一些有普遍社会效益的经济价值。
全面布局文化产业 接手企业的原则是社会效益优先
“文化产业一定是社会长远发展的大方向,因为每个人努力工作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而仅仅满足物质需求是远远不够的,精神需求也必须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除了关注停车产业化与交通智能化以外,文化产业也是徐铭泽看好的领域,近年来一直在加快文化产业的布局。
若是谈及当下的泛娱乐产业,在线直播与网红经济一定是名副其实的风口。据徐铭泽透露,浙舞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参股的几家公司掌握了大量网红资源,但是与其他的网红公司不同,他的重点放在帮助传统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实现“传统企业互联网+”的转型。
同时,在资本界大佬们纷纷跑马圈地的电影行业,徐铭泽也在独辟蹊径。“我们开发出了一款看电影约会的APP,‘单身狗’如果不想一个人去看电影,可以在APP上找到小伙伴,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另外,我们还计划个性化已有的电影院业态,通过多样化的线下场景丰富受众的观影体验。”
兼具投资人与连续创业者的身份,徐铭泽对企业经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投资人90%的精力花在投前,需要的是眼光与胆魄;而做实体企业90%的心血花在经营上,需要有长期作战的毅力与耐心。”他打了个生动的比方,“就像一台机器,全新的部件装在一起需要磨合,但是功能新功率也大,这就是新团队新企业;而一家有历史的老企业,团队完整不需要磨合,但很可能功能旧功率小,经营实体,需要的更多是毅力和恒心,正如百米接力和马拉松的区别。”
“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员工和团队,我接手企业的原则是社会效益优先,首先考虑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岗位,尽可能创造新岗位,在开拓创新的过程中重组团队,在社会效益优先的基础上创造经济效益。总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徐铭泽说。
介入实体经济 提供就业岗位 自主研发智能自行车库
回国之后,他开始介入传统企业升级转型的过程,同时试图落地新的实体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各种矛盾正在集中突显,帮助老百姓解决痛点将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关键。”徐铭泽说,目前他重点关注的是自行车停车的立体化与智慧化。
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交通工具,也是缓解交通拥堵,打通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但是,当前的自行车出行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早晚高峰期常常面临公共自行车租还难的状况,自行车库占地面积大、安全隐患大、投放量不足、利用难度高等突出矛盾也一直困扰着人口密集地区。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将割裂的交通快慢行系统打通,完善“Low Carbon P+R(停放车辆后换乘公共交通工具)”体系的智慧化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此,徐铭泽带领了一个多学科的工程师团队,以舞台升降作为创意原型,研发出了国内第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型地埋式自行车库。“我们的设计理念是拓展纵向资源,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节约土地资源,在同等的地面面积上实现更多的自行车车辆的停放。” 据他介绍,智能自行车库采用地埋式的环形库设计,如今地面占地面积减少一半,6到8平方米即可停放204辆,有效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利用率。
这款貌似简单的智慧型地埋自行车库系统包含了近百项专利,除了存取自行车,还具备数据存储、远程控制、安防、监控、扫码操作等功能。“最大的亮点不在技术上,而是在于车库系统布局后能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有序管理。智能自行车库会配置人工服务岗,这也为城市‘4050’人群提供再就业岗位。”徐铭泽表示,该组车库系统年底会在滨江区与上城区进行试点,进而与几家地产、汽车的上市企业携手,以“资本+创新”的方式在全国推广,建设以智慧型地埋自行车库为核心的低碳转乘中心,并会根据市民反馈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作者:见习记者 茹雪雯 编辑:李如